涿州
唐大历四年 (769) 置,治所在范阳县 (今河北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涿州市、雄县及固安县地。蒙古太宗八年 (1236) 改为涿州路,中统四年 (1263) 复为涿州,属大都路。明洪武初废范阳县入州,属顺天府。清不辖县。1913年改为涿县。
唐大历四年(769年)析幽州地置,治范阳县(即今河北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涿州市、雄县及固安等地。蒙古太宗八年(1236年)升为涿州路,中统四年(1263年)复降为涿州。明洪武初省范阳县入州。1913年降为涿县。
唐大历四年 (769) 置,治所在范阳县 (今河北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涿州市、雄县及固安县地。蒙古太宗八年 (1236) 改为涿州路,中统四年 (1263) 复为涿州,属大都路。明洪武初废范阳县入州,属顺天府。清不辖县。1913年改为涿县。
唐大历四年(769年)析幽州地置,治范阳县(即今河北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涿州市、雄县及固安等地。蒙古太宗八年(1236年)升为涿州路,中统四年(1263年)复降为涿州。明洪武初省范阳县入州。1913年降为涿县。
在今贵州遵义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 “遵义底塘铺”条下:又有“白蜡坎铺”等, 皆戍守处。
即今中亚锡尔河。《隋书·西域传》: “石国,居于药杀水。” 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作素叶河,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 作叶叶河,《元史》 又作忽章河、忽禅河、忽毡河,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 作霍阐没辇,刘郁
在今福建连江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连江县:龙漈山“在县治北。县之主山也。冈峦如龙,漈水夹涧而下。有潭曰五峰潭。山北五里曰湖山,高秀出诸峰之上”。
即荆门山,又名楚门山。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长江西南,与宜昌市猇亭区西北虎牙山隔江相望。唐李白有 《郢门怀古》 诗。温庭筠 《送人东游》诗: “高风汉阴渡,初日郢门山。”(1)古山名。又作楚门山。在今湖北
北宋开宝六年(973)置,在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东莞县有东莞盐场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年)置,在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南头镇。
在今吉林靖宇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佛斯亨山“在(吉林)城南四百里。高十里。周五十里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那尔珲河“源出佛思亨山,东北流百余里来入松花江。……尼石哈河亦出佛思亨山,合两源东
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二十六里杜行镇。清光绪《南汇县志》卷1:杜家行镇,“明永乐时,杜勉夫之子自然从杜浦迁此,后子姓繁盛,多建第宅廛舍,商贾辐辏,遂成市镇”。
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桓公十三年(前699),“及罗,罗与卢戎两军之”。
在今湖南永顺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 永顺府》: 猛洞河 “源出县东北,西南流入酉水。雍正九年开浚,始通舟楫”。又称猛峒河。酉水支流。在湖南省西北部。源出桑植县西云龙山,南流经龙山县,至永顺县列夕附近入酉水
①先秦古籍中记载吴越地区有五湖,后人解释不一:(1)太湖的别名。《国语·越语下》 韦昭注:“五湖,今太湖。”《文选·江赋》 李善注引张勃《吴录》:“五湖者,太湖之别名也。”(2)指太湖东岸五个与太湖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