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元河
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南三道河子,为阿什河支流。由头道、二道、三道、四道诸河总汇而成,故名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双城府: “东: 阿什河自宾州缘界,合混元河。”
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南三道河子,为阿什河支流。由头道、二道、三道、四道诸河总汇而成,故名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双城府: “东: 阿什河自宾州缘界,合混元河。”
明洪武十九年 (1386) 置,属昌国卫。在今浙江象山县东北三十四里钱仓村。清改钱仓寨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浙江省象山县东北钱仓村,属宁波府。清废。
在北魏平城,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如浑水西支流入宫城后,“其水夹御路南流径蓬台西。魏神瑞三年又毁建白楼,楼甚高竦,加观榭于其上,表里饰以石粉,皜曜建素,赭白绮分,故世谓之白楼
隋大业五年(609)置,治所在且末城(今新疆且末县城西南)。隋末废。隋大业五年(609年)置,治且末城(今新疆且末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迪尔河以东、若羌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。隋末废。
又称北市。隋东都三市之一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洛水之北。《大业杂记》 载:通远市 “东合漕渠,周六里。其内郡国舟船舳舻万计”。
明置,属平谷县。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北三十二里黄松峪乡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平谷县: “又东有黄松峪关,与密云县将军石关相接。”
在今乌克兰东南部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太祖癸未岁(1223),攻钦察,“又至阿里吉河,与斡罗思大小密赤思老遇,一战降之,略阿速部而还”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新昌县置,属饶州。治所即今江西浮梁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浮梁县:“天宝元年以溪水时泛,伐木为梁,因名浮梁。” 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为浮梁州。明洪武初复降为县,属饶州
明置,属新宁县。在今四川开江县东六十里豆山上。清同治《新宁县志》卷2:豆山关“山绵亘若长蛇,顶上分界,下即开县地”。
在今印度纳巴达河口之布罗奇。 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广州通海夷道: “婆罗门西境,又西北二日行至拔国。” 或以为即 《大唐西域记》 之跋禄羯呫婆国。
明正统十四年(1449)并大同左卫、云川卫置,治所即今山西左云县。清顺治七年(1650)改为左云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