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弋江
即今安徽南部长江支流青弋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宣城县: “西有清弋江,西北至芜湖县入江。”
即今安徽南部长江支流青弋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宣城县: “西有清弋江,西北至芜湖县入江。”
一名雾露山。在今河南固始县西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光州一》: 雩娄山 “大灌水出焉,俗讹为雾露山”。
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改通渭堡置,属通远军。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什川乡古城。元丰中升为通渭县。崇宁五年 (1106) 复为砦。金又升为通渭县。
即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北陵水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6万安军: 陵柟水,“ 《寰宇记》云,在陵水县东北十五里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2琼州府: 陵柟水 “在陵水县东北一十五里,又名陵栅水”。《清一统志
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七十里。《史记· 赵世家》 《正义》: “鸿上水,源出唐县北葛洪山。”《清一统志 · 保定府二》: 葛洪山 “山与恒岳相接,峰峦环簇,岩壑奇胜,相传葛洪修道于此,故名”。
在今浙江瑞安市东北梅头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瑞安县: 梅头寨在 “县东五里。有海口,为戍守要地。明初置巡司于此”。
即今山东平度市西南二十八里蓼兰镇。清道光 《平度县志》 卷9有蓼兰。
西汉元朔六年 (前123) 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方城县西南五十六里博望镇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。《汉书·张骞传》 注: 颜师古曰,“取其能广博瞻望”。故名。西晋属南阳国。南朝宋永初后废。古县名。
一作滴博岭。在今四川理县西北鹧鸪山、大白山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 贞元间,韦皋分兵出西山,“破峨和、通鹤,定廉城、逾的博岭,遂围维州”。杜甫 《奉和》 诗: “已收滴博云间戍,更夺蓬婆雪外城。”古山名
东汉改平恩侯国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西呈孟乡。三国魏属广平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移治斥漳城(今曲周县东南)。隋复还治呈孟,属武安郡。唐属洺州。金废为镇。古县名。东汉改平恩侯国置,治今河
又作八芝林、八芝兰、八芝兰林。即今台湾省台北市北士林区。本高山族平埔人社名的音译,意为温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