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泉镇

清泉镇

金置,属三水县。在今陕西旬邑县东南。


(1)在湖北省浠水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60平方千米。人口20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清泉,人口8.8万。清代称丽文镇,民国时改丽拱镇,后因有一清泉改今名。1949年名城关镇,属云路区。1950年设城关乡,1951年改城关区,1958年改城关镇。1982年改今名。2001年麻桥乡及余堰、三店二乡部分并入。地处浠水河两岸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,盛产淡水鱼、茶叶。有机械、轻工、化工、食品等厂。京九铁路及罗兰、黄标、浠大、浠英公路会此。古迹有宋文庙等。(2)在湖南省桂东县东北部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地圩,人口830。境内有清泉河,镇因河名。1950年设大地乡。1953年划归江西省遂川县,1957年复属桂东县。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为乡,1993年改镇。主产稻,盛产茶叶、金橘。铜锣村的“玲珑茶”为“湖南八大名茶”之一。有缝纫、制茶、竹木制品等厂。为桂东、遂川二县边境重要集市。有公路与桂遂公路相接。(3)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东南部。面积50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廖家场,人口2000。为成都附近著名的“东山五场”之一。取“掘新井引清泉”之意命名。1951年为金堂县太平乡,1958年为太平公社,1983年分置清泉乡、清泉镇。1985年乡并入镇。盛产柑橘。特产辣椒、生姜。有养殖、农机、建材等业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清金公路经此。(4)在四川省安县东南部。面积34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清泉,人口5000。以境内泉水沟之水清澈见底得名。1950年设河清乡,1959年改公社。1981年更名为清泉公社,1983年复改乡。2000年撤乡建镇。产蚕茧、生猪、畜禽、蔬菜等。绵阳清泉联合奶牛场驻此。有粮油加工、生猪屠宰及加工、运输、建材等企业。谭秀公路经此。(5)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东南部。面积123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清泉寺,人口480。因清康熙二年(1663年)所建清泉寺得名。1949年设清泉乡,1958年设公社,1984年复设乡,1997年设镇。产谷子、黍、玉米等。有农机站、陶瓷厂。为榆林、米脂、佳县交界处农贸集市。有公路通西包公路。(6)在甘肃省山丹县中部。面积380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街村,人口 2150。镇以境内清泉河得名。民国初为草湖区,后改为一区。1938年撤区析设富源乡、龙峰镇。1949年撤乡镇改设龙泉区。1955年设城关、城北两乡。1958年合并建红旗公社,同年底改名为城北公社。1962年析置西湖、城北二公社,1965年二公社合并建清泉公社。1983年改乡,1998年置镇。主产粮食。有机砖、水泥、机修等厂。兰新铁路、312国道经此。古迹有四坝滩新文化遗址、王家享堂、土佛寺遗迹、汉长城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连岭

    在今浙江淳安县南。宋 《淳熙严州图经》卷首 《遂安县境图》: 遂安县南与西安县界上有黄连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遂安县: 黄连岭在 “县南八十里。岩石峻险,路达西安”。

  • 百渎

    在今江苏宜兴市。市西南为上渎,市东北为下渎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常州:百渎“上百渎至宜兴县五十七里,下百渎至宜兴县五十里。荆溪既居下流,受数郡之水,古人以一渎不能当,故于震泽之口疏为百派。又开横塘一道,绵

  • 城口镇

    亦名无为镇。即今安徽无为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无为州: “宋始以城口镇置无为军。”在广东省仁化县北部、城口河上游,北邻湖南省。面积322平方千米。人口 9880。镇人民政府驻城口街,人口 1210。秦

  • 千字坟

    在今四川三台县南郪江镇。民国《三台县志》卷1:千字坟在“城南,距城一百二十里。乾隆十七年兴场。通中江小路”。北有汉代墓葬群。

  • 北新河

    在今上海市西崇明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:北新河“在旧县北六十二里,海水西流而入;又南新河在旧县北五十二里,海水北流而入,与北新河通。今三沙日圮,河道亦堙”。

  • 豹林谷

    在今陕西长安县南,接宁陕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一》 引 《旧志》: “在长安县南终南山麓,谷内有东蒙峰,亦曰东明峰。”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。宋种放隐居谷内之东明峰。

  • 中路右翼前旗

    即赛音诺颜部右翼前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赛汗西北,哈努依河东岸。

  • 泄溪

    浦阳江支流。即今浙江诸暨市西五泄江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 浦阳江 “东径诸暨县,与泄溪合,溪广数丈,中道有两高山夹溪”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会稽郡诸暨县 “有泄溪”。均此。

  • 致一堂

    在今广东连州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连州》:致一堂 “在州东。宋欧阳献可读书之所。张栻有赋”。

  • 伊西洱库尔淖尔

    一作叶什勒池。即今帕米尔高原叶什库里湖。《清一统志·喀什噶尔》:叶什勒池“原名伊西洱库尔淖尔,在布隆池西四十里。水势深广,万山环绕,北通安集延,西限葱岭,南抵拔达克山。乾隆二十四年,副将军富德穷追逆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