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流关
南唐置,在今安徽滁州市西二十五里关山中段山口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三年 (956),帝下诏亲征淮南,“皇甫晖、姚凤退保清流关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滁州: “西南有清流山,清流关在其南,清流水出焉。合于滁水。”
五代南唐置,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北清流山上。保大十三年(955年),唐将皇甫晖为周所败,退保清流关,即此。
南唐置,在今安徽滁州市西二十五里关山中段山口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三年 (956),帝下诏亲征淮南,“皇甫晖、姚凤退保清流关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滁州: “西南有清流山,清流关在其南,清流水出焉。合于滁水。”
五代南唐置,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北清流山上。保大十三年(955年),唐将皇甫晖为周所败,退保清流关,即此。
即今江苏宜兴市北和桥镇。商业殷盛,俗有 “小小宜兴城,不及和桥镇” 之谚。清有县丞驻此。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北部、武宜运河两岸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和桥,人口1.6万。古称鹅州,南朝宋
即今四川峨眉山市东北双福镇。《清史稿·唐友耕传》:咸丰十年(1860),镇压李永和蓝大顺义军,“战峨眉索桥,破贼双福场”。即此。
即今湖南祁东县驻地洪桥镇。旧属祁阳县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祁阳县图: 县东北有洪桥市。1952年于此置祁东县。
太行八陉之一。即飞狐关。在今河北蔚县东南与涞源县交界处,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的咽喉。
明置,属宁夏右屯卫。即今宁夏平罗县西南姚伏镇高荣村。
即今陕西淳化县北秦河乡桃渠塬。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淳耀县治此。
明万历三十二年 (1604) 置,在今甘肃景泰县东南。
即冶官县。在今四川荣县西北。一说在今威远县西北。治为冶之讹。
即回溪阪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雁岭关东南。
在今山西襄汾县南八里丁村附近的汾河东岸。1953年发现,1954年进行调查,并作重点发掘,发现人牙三枚,旧石器二千零五件,哺乳动物化石梅氏犀、披毛犀、野马、纳玛象、斑鹿、方氏鼢鼠、原始牛等二十八种。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