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渑池县

渑池县

一作黾池县。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十三里朱城。西汉景帝中元二年 (前148) 徙治今渑池县西十六里,属弘农郡。东汉建安中移治蠡城 (今河南洛宁县西)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 改为北渑池县,还治今渑池县西十三里,为渑池郡治。隋开皇初复为渑池县,属熊州。大业元年(605) 移治新安驿 (今渑池县东二十五里)。三年(607) 属河南郡。十二年 (616) 移治大坞城 (今渑池县北十五里)。唐属谷州,贞观三年 (629) 移治双桥 (即今渑池县)。显庆二年 (657) 属洛州 (后改河南府)。金末升为韶州。元复为渑池县,属河南府路。明属河南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(渑miǎn) 在河南省西部、黄河南岸,北与山西省交界。属三门峡市。面积1368平方千米。人口33.3万。辖5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《水经注·穀水》:“因崤黾之池以目县。”《禹贡》云:“渑当作‘黾’水虫也。城西有池,注水即生,因名渑池。”战国属韩,后入秦。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:赵惠文王二十年“与秦会黾池”,即此。秦置渑池县,治今渑池县城西朱城村,属三川郡。《大明一统志》:渑池“在渑池县治北,黾似蛙而腹大,池有此,因名”。汉属弘农郡。三国魏徙治蠡城(今洛宁县境),属弘农郡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改渑池县为南渑池县;另置北渑池县(今渑池县西),为渑池郡治。西魏为河南郡治,大统十一年(545年)又移县治于秦、汉旧县。北周大象中废河南郡。隋开皇初复改渑池县。大业元年(605年)移治今县城东,十二年又移治大坞城(今渑池城北),属河南郡。唐贞观三年(629年)又迁治于双桥(即今渑池县城),属洛州。开元后和五代属河南府。宋、金因之。元属河南府路。明、清属河南府。1913年属豫西道,1914年属河洛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36年与新安市合并为铁门县,同年复渑池县。1949年属陕州专区,1952年属洛阳专区,1969年属洛阳地区,1986年属三门峡市。地处豫西山地和黄土丘陵区。黄河流经西北边缘,涧河流经中部,北涧河、后涧河北流注入黄河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烟叶等。矿产有煤、铝土、铁、石英等。工业有煤炭、水泥、耐火材料、化工、酿酒等。陇海铁路、310国道、南韩公路经过县城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仰韶遗址、秦赵会盟台、八路军兵站旧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卜忽秃河卫

    明永乐十二年(1414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吉林延吉朝鲜族自治州布尔哈通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十二年(1414年)置,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布尔哈通河流域。隶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
  • 乐龙汛

    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北七十八里乐龙。清时有外委戍守,彝语“乐”为石,“龙”为城,意即石城。

  • 傲来山

    在今山东泰安市岳顶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 “山前有鸡笼峰、招军岭,山麓有东百丈崖,瀑布下汇为泉,名天绅泉。内有白龙池,又西百丈崖,在东崖西三百步,其高十倍东崖。”

  • 徐山

    ①在今江苏铜山县南七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彭城有徐山。②在今江苏邳州市北。《博物志》 卷7: 徐偃王“为楚所败,逃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,百姓随之者以万数,后遂名其山为徐山”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下邳郡

  • 通州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中置,属扬州卫。治所在今江苏南通市。后废

  • 大旺宣抚司

    元末明玉珍置,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三十二里旧司镇。明永乐五年(1407)改为安抚司。见“大旺安抚司”。

  • 蓝无里国

   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亚齐河下游哥打拉夜一带。“哥打拉夜” 义为王城,疑为此国都城所在。南宋赵汝适 《诸蕃志》 有专条记述。《岭外代答》 卷3 “大食诸国” 条作蓝里。《岛夷志略》 作喃&#x

  • 碑岭

    即库舍图达巴。在今新疆哈密市北、南山口一带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 20: 库舍图达巴 “即巴尔库勒南山,山径稍夷,为南北通行之道。俗名东打坂,打坂即达巴之转音,盖言岭也。……自哈密东北行五十里为南

  • 巴中驿

   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月池乡南小桥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巫山县:巴中驿“在县东八十里。《志》云:巫山陆路至巴东百八十里,鸟道崎岖,行者苦之。万历三年改小桥公馆建巴中驿, 巴、巫二郡之民,始免疲困”。

  • 压衙洲

   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崇安县:压衙洲“在县治东南。东、西二溪合流经此,岐而为二,至洲尾复合一,绕县治而东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