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渑池县

渑池县

一作黾池县。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十三里朱城。西汉景帝中元二年 (前148) 徙治今渑池县西十六里,属弘农郡。东汉建安中移治蠡城 (今河南洛宁县西)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 改为北渑池县,还治今渑池县西十三里,为渑池郡治。隋开皇初复为渑池县,属熊州。大业元年(605) 移治新安驿 (今渑池县东二十五里)。三年(607) 属河南郡。十二年 (616) 移治大坞城 (今渑池县北十五里)。唐属谷州,贞观三年 (629) 移治双桥 (即今渑池县)。显庆二年 (657) 属洛州 (后改河南府)。金末升为韶州。元复为渑池县,属河南府路。明属河南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(渑miǎn) 在河南省西部、黄河南岸,北与山西省交界。属三门峡市。面积1368平方千米。人口33.3万。辖5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《水经注·穀水》:“因崤黾之池以目县。”《禹贡》云:“渑当作‘黾’水虫也。城西有池,注水即生,因名渑池。”战国属韩,后入秦。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:赵惠文王二十年“与秦会黾池”,即此。秦置渑池县,治今渑池县城西朱城村,属三川郡。《大明一统志》:渑池“在渑池县治北,黾似蛙而腹大,池有此,因名”。汉属弘农郡。三国魏徙治蠡城(今洛宁县境),属弘农郡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改渑池县为南渑池县;另置北渑池县(今渑池县西),为渑池郡治。西魏为河南郡治,大统十一年(545年)又移县治于秦、汉旧县。北周大象中废河南郡。隋开皇初复改渑池县。大业元年(605年)移治今县城东,十二年又移治大坞城(今渑池城北),属河南郡。唐贞观三年(629年)又迁治于双桥(即今渑池县城),属洛州。开元后和五代属河南府。宋、金因之。元属河南府路。明、清属河南府。1913年属豫西道,1914年属河洛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36年与新安市合并为铁门县,同年复渑池县。1949年属陕州专区,1952年属洛阳专区,1969年属洛阳地区,1986年属三门峡市。地处豫西山地和黄土丘陵区。黄河流经西北边缘,涧河流经中部,北涧河、后涧河北流注入黄河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烟叶等。矿产有煤、铝土、铁、石英等。工业有煤炭、水泥、耐火材料、化工、酿酒等。陇海铁路、310国道、南韩公路经过县城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仰韶遗址、秦赵会盟台、八路军兵站旧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谷阳县

    东晋咸康三年(337)改苦县置,属陈郡。治所即今河南鹿邑县。北魏属陈留郡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亳州。大业初属谯郡。唐属亳州,乾封元年(666)改为真源县。

  • 甘田

    即今广西乐业县西南甘田镇。1944年冬广西省府部分机关迁此。

  • 三山镇

    ①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三十五里三山镇。临江有三峰秀起,称三山矶,为江船避风港。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58:绍兴二年(1132)九月乙丑,“初命沿江岸置烽台以为斥堠”,凡八所,“三山”为其一。《明

  • 隘门关

    即今河北蔚县西南四十里石门口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蔚州: 隘门关 “路通灵丘、广昌二县。宋置戍守于此。明初置巡司。其东有龟峪,路通广昌县”。

  • 岳池县

    唐万岁通天二年 (697) 置,属果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岳池县北四十里顾县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138岳池县: “以境内岳池水为名。” 开元二十年(732) 移治今岳池县西北六十里旧县铺。天宝初属南充郡,乾元

  • 天峻山

    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介休县:天峻山“县东南十五里。以高峻入云而名”。

  • 阿里麻里

    即阿里马城。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克干山南麓。元刘郁《西使记》:宪宗九年(1259),“出(铁木儿忏察)关,至阿里麻里城,市井皆流水交贯,有诸果,唯瓜、葡萄、石榴最佳。回纥与汉民杂交,其俗渐染,颇似中国”

  • 玛杂尔山

    即今新疆墨玉县北麻扎塔格山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23:玛杂尔山“为和阗北屏,山不甚高,产火硝,不当孔道”。

  • 土炉河

    一名乾勒河。出今河南禹州市东南境,东南流经襄城、临颍、郾城,至西华县入颍水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许州襄城县:“土炉河自禹州入,……一曰乾勒河,左渎入临颍”;又陈州府西华县:“渚河即颍,右合土炉河。”

  • 竹炉山房

   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寺。明洪武间湖州竹工为寺僧性海编竹为炉,规制精密,高不盈尺,上圆下方,类道家乾坤壶,王绂为绘图赋诗,时多题咏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二》:竹炉山房“竹炉及诗卷移贮惠山寺弥陀殿,为竹炉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