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渤海国

渤海国

唐武后圣历元年 (698) 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。初称振国 (一作震国),先天二年 (713),唐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、渤海郡王、忽汗州都督,改称渤海。初都今吉林敦化市敖东城,天宝末年(755) 东移上京龙泉府 (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东京城镇)。最盛时地方五千里,有五京、十五府、六十二州。辖境南到今朝鲜清川江中上游、龙兴江,东抵日本海,北至黑龙江境内,西至吉林西部,西南沿辽宁开原至丹东一线与唐相接。辽天显元年 (926) 为辽所灭,改称东丹。由契丹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,后迁辽河流域,都辽阳。耶律倍泛海入后唐后,东丹建置渐废。部分遗民以今鸭绿江畔浑江市为中心建立安定国。辽圣宗时亦并入辽。


唐代中国东北以靺鞨粟末部为主体,结合其他靺鞨诸部和部分高句丽所建政权。武周圣历元年(698年)由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。初称振国(亦称震国)。先天二年(713年),唐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、渤海郡王、忽汗州都督,改称渤海。渤海按唐制立国,使用汉文。经济以农业为主。最盛时辖境有五京、十五府、六十二州。其中设在乌苏里江东岸一带有四府十一州。首府上京龙泉府遗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。辽太祖天显元年(926年)被辽所灭,改称东丹,辽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。后迁辽河流域,都辽阳。耶律倍泛海入五代唐后,东丹建置渐废。部分遗民以鸭绿江畔今吉林省白山市为中心建立定安国,辽圣宗时亦并入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成观

    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内。建于清康熙六年(1667)。清《塔子沟纪略》卷7:“天成观在大城子之东。康熙六年间道士夏一振募建天齐庙三间,东西十阎君殿六间,关帝殿三间。嗣经道徒夏阳春、徒孙

  • 大潘庄

    即今河北南宫市东二十五里大潘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南宫县图:东有大潘庄。

  • 昭关

    春秋楚地。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十五里小岘山上。两山对峙,筑关保守,世为兵争之地。《史记·范睢列传》: “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。” 即此。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小岘山之西。山崖峙立,有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之势。春秋

  • 红螺山

    又名螺山、螺盘山。在今北京市怀柔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红螺山“在怀柔县北一(应作二)十里。高二百余仞,下有潭,潭中尝有二螺,色殷红,夕吐光焰,土人异之, 因以名山”。今仍名红螺山。

  • 句町县

    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属牂柯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广南县境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“句町县,故句町王国名也,其置自濮,王姓毋,汉时受封迄今。”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属兴古郡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

  • 清池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浮阳县置,属棣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65清池县: “因县东有仵清池,因以为名。”大业初属渤海郡。唐为沧州治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废入沧州

  • 故关

    ①亦作固关。即今山西平定县东九十里旧关,为古井陉口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桃水 “东径靖阳亭南,故关城也”。《水经注疏》 谓 “盖井陉关在井陉县东北,而故关在县西,乃井陉西出之口”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

  • 扶苏城

    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商水县:扶苏城“在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史记》云:‘陈涉起兵, 自称公子扶苏,从人望也。’盖涉筑此城”。今陕西省绥德县城的别称。唐韦庄《绥州作》诗有“扶苏城上月如钩”句

  • 金氏陂

    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,渭河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白渠 “东南径居陵城北,莲芍城南,又东注金氏陂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29下邽县: “金氏陂在县东南二十里。按《舆地志》 云,汉昭帝时,车骑将军金日¥

  • 居住山

   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卢溪县 “连竭提山” 条下: 居住山 “有石室,苗僚所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