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温榆河

温榆河

即古㶟余水。 亦名榆河。 即今北京市东北温榆河。源自居庸关,南流经昌平县西至沙河镇为其上游北沙河,东南经顺义县至通县北入北运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谷郡军都县: “温余水东至路,南入沽。” 顾炎武 《昌平山水记》: “温榆河即昌平之榆河, 本 《水经》 之㶟余河, 以字形相似而讹也。”


在北京市中部。《水经注》称㶟餘水,《辽史·地理志》称温渝河。又称温余水、榆河,后演变为今名。由源出军都山的沙河和蔺沟等支流,在昌平区汇合而成。东南流入北运河。长63.5千米,流域面积2480平方千米。上游山地陡峻,处于暴雨中心,中、下游地势低平,旧时常泛滥成灾。1958年建有十三陵水库。1970—1972年又经过两次整治,可抵御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遂宁州

    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改遂宁府置,属潼川州。治所在小溪县 (今四川遂宁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遂宁、蓬溪、潼南、安岳、乐至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初废小溪县入州,九年 (1376) 降为遂宁县。元至元二十年

  • 鱼龙川

    即龙鱼川。今陕西陇县西千河上源北河。《旧唐书·太宗纪》: 贞观四年 (630),“幸陇州,校猎于鱼龙川”。即此。古水名。在今陕西省陇县西。源出小泷山,下流汇于千水。南宋绍兴初金人置栅于鱼龙川口,为杨政

  • 甘棠驿

    元置,属南靖县。即今福建南靖县北甘棠。清以后废。元至正二十五年(1365年)置,在今福建省漳州市南。

  • 小姑山

    即小孤山。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长江边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宿松县:“又小姑山在县南大江中,与江西彭泽县界,有小姑山巡检司。”即“小孤山”。

  • 中立府

    明洪武六年(1373)改临濠府置,属南京。治所在临淮县(今安徽凤阳东北临淮关)。次年改为凤阳府,治所迁凤阳县(今安徽凤阳县)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临濠府置,治临淮县(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)。七

  • 和溪水

    即今四川阆中市东构溪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86奉国县: “和溪水一名护溪水。自利州义清县界流入,南流经县东,又南入阆中县界。”

  • 荆水

    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。《水经· 潍水注》: “潍水又北径平昌故城 (在今诸城市西北)东,荆水注之。水出县南荆山阜,东北流径平昌县故城东……又东北注于潍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 11 引《三齐记》 曰: “昔

  • 芒施府

   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茫施路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潞西县治芒市镇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潞西县地。正统九年(1444)改芒市长官司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以芒施路改置,治今云南省潞西市(芒市)

  • 那蜡隘

    在今广西田林县西南那腊村。《清一统志·泗城府》 “那比隘”条内:“又那蜡隘,在(西林)县南一百七十里。两山夹径,必由谷口出入,俱有兵防汛。”

  • 七泽

    古时对楚地诸湖泊的泛称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:《子虚赋》曰:“臣闻楚有七泽,尝见其一,未睹其余也。”南朝宋颜延之《登巴陵城楼》诗:“三湘沦洞庭,七泽蔼荆牧。”古时对楚地诸湖泊的泛称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