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湫谷县

湫谷县

隋大业元年 (605) 置,属泾州。治所即今甘肃镇原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3临泾县: “取县内湫谷为名。” 三年 (607) 属安定郡。十二年 (616) 改名临泾县。


古县名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置,“取县内湫谷为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治今甘肃省镇原县,属安定郡。十二年改名临泾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廉山

    又名清襄山、清营山。即横岭。在今山西垣曲县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清廉县有清廉山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清水出清廉山西岭,世亦谓之清营山。”

  • 朵甘卫都司

    明洪武六年(1373)置指挥使司。次年升都指挥使司,属西安行都指挥使司。治所在灵藏(今四川德格县西北俄支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西部、青海南部及西藏昌都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丹灶墟

    ①即今广东江门市北丹灶墟。旧属新会县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:新会县“墟市”有丹灶墟。1951年划归江门市。②即今广东南海市西丹灶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南海县西有丹灶。

  • 方广岩

    在今福建永泰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引《旧志》:“峭拔千仞,上有石室,周围二千丈,可容千人。石乳参差,下垂瀑布千丈。有泉曰龙尾泉。”在福建省永泰县城西葛岭山腰。为石灰岩溶洞,高约40米,

  • 罗禄洞

    亦作罗渌洞。在今广西武宣县东南、桂平县西北罗渌山。《明史· 广西土司》:嘉靖十八年(1539),征讨大藤峡瑶民,“右军万六千人,分四道,攻碧滩、罗渌上、中、下洞等巢”。

  • 大坞村

    即今山东滕州市西大坞镇。1946—1956年为凫山县治。

  • 秦余 (馀) 杭山

    即阳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北三十里。春秋时,越王栖禽礼葬吴王夫差之地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 “秦余杭山者,越王栖吴王差山也,去县五十里。山有湖水,近太湖。” 《吴越春秋》 卷5: 越王伐吴,“吴王率群臣遁

  • 红花岭

    在今福建诏安县西北。清乾隆八年(1743)设诏安营游击守备于此。

  • 喀喇塔什山

    在今新疆策勒县东南于田县西南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62: 喀喇塔什山,“喀喇塔什之水出其北麓。产金”。

  • 苦陉县

    战国赵置,秦属恒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邢邑。西汉属中山国。《后汉书·杜茂传》:建武二年 (26),杜茂 “更封苦陉侯”。即此。东汉章帝改名汉昌县。古县名。战国置,治今河北省定州市南邢邑镇。秦属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