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溱水

溱水

①又名潧水、鄫水。即今河南新密市东溱河。《诗经·郑风·溱洧》: “溱与洧,方涣涣兮。”《说文》: “溱水在郑国,南入于洧。”

②即今河南确山县西南溱头河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溱水出浮石岭北青衣山,亦谓之青衣水也。东南径朗陵县故县西。溱水又南屈径其县南,又东北径北宜春县故城北。溱水又东北径马香城北,又东北入汝。” 南朝梁中大通二年 (530),陈庆之 “破魏颍州刺史娄起等于此”。

③古秦水。一名肆水。在今湖南临武县南。源出临武县西南华阴山,东流会武溪水,遂通称武水。东流经宜章县,入广东昌乐县,至韶关市合浈水,南流为北江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桂阳郡临武县: “秦水东南至浈阳入洭。” 《水经》: “溱水出桂阳临武县南,绕城西北屈东流,……东至曲江县……过浈阳县,……南入于海。” 郦注: “溱水……北与武溪合,东南径临武县西,谓之武溪。……南注于郁,而入于海。” 按 《汉志》、《水经》 俱以溱水为经流,郦注谓溱水入武溪水,以武溪水为正流。故溱水下游亦有武水之名。今通称出湖南临武至韶关市会浈水者为武水。


(溱zhēn) 古水名。(1)在今河南省新密市西。为双洎河上源支流。《诗经·郑风·褰裳》:“子惠思我,褰裳涉溱。”(2)即今河南省确山、汝南两县境内汝河支流臻头河。南朝梁中大通二年(530年)陈庆之败北魏将娄起于此。(3)即今广东省武水、北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诺水县

    西魏大统中置,属遂宁郡。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40通江县: 诺水县 “因县南诺水为名”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唐武德八年(625) 复置,为璧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通江县

  • 赵州陀罗尼经幢

    俗称石塔。在今河北赵县城内。北宋景祐五年 (1038) 由赵州人王德成建。原为开元寺建筑之一。寺已毁。现仅存经幢。全部用石料叠砌而成,共七级,高16.44米,是我国现存石经幢中最高的一座。造形秀美,雕

  • 热水河

    古名温水。又名热水池。在今四川西昌市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3四川行都司: 热水池 “在都司北七十里。四时常热,流入溪河,合泸水,接金沙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远府一》: 热水 “源出热水塘,西流入安宁河”

  • 水云洞

    在今贵州安顺市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 引《游名山记》:“洞高十余丈,中平旷,可容千余人。旁有潭水下注。西有一大窍, 日光穿射,备红、黄、白、黑诸色。西南隅一石直立,若观音。东北有石莲花,形色种种

  • 上碑镇

    亦作上北镇。即今河北行唐县西北二十里上碑镇。清《畿辅舆地全图》行唐县:上碑镇在“县西北”。在河北省行唐县中南部。面积25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上碑,人口5840。为县内四大古镇之一。

  • 锡口戍

    在今湖南湘阴县西北二十五里锡江口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“湘水又北径锡口戍东。又北,左派谓之锡水,西北流径锡口戍北。”

  • 巴彦哈拉

    在今青海称多县西北。为清代西藏拉萨至西宁驿站之一。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4:乌河那峡“四十里至巴彦哈拉”。

  • 龙川墟

    即今广西百色市东北龙川乡。清属凌云县,有外委戍守。

  • 曲阳集

    即今河北正定县西北二十五里曲阳桥乡。为通灵寿县交通要道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正定县图:西北有曲阳集。

  • 阳武口

    即今湖南汉寿县东北武口,接南县界。南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70:南宋绍兴三年(1133),杨么农民军大破宋水师于阳武口,歼灭宋水师统制崔增、吴全所率官军,大获全胜。在今湖南省汉寿县东北西港附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