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滦阳县

滦阳县

金承安二年 (1197) 升孩儿馆置,为惠州治。治所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汉儿庄。泰和四年(1204) 废。元复置,明洪武初废。


古县名。金承安二年(1197年)置,治今河北省迁西县西北。属惠州。为惠州治。泰和四年(1204年)省。元复置滦阳县,明洪武初又省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草峒

    即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上草乡。清于此设营防守。

  • 洛要镇

    在今江苏赣榆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赣榆县: 洛要镇在 “县东南六十里。后魏洛要县盖置于此”。

  • 阿什河

    ①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。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“阿城县, 土名阿什河。”②古名按出虎水、阿触胡河、阿术火河、阿勒楚喀河。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、阿城、五常等市县境。源出尚志市西南,西北流,在哈尔滨市东北注

  • 美利城

    北宋大观三年 (1109) 置,属纯州。在今四川叙永县北八十里。宣和三年 (1121) 改为砦。

  • 袁家庄

    即今陕西佛坪县治。清于此设巡司。1925年佛坪县迁治于此。

  • 今安徽省简称。因安徽省旧治安庆系春秋皖国地,后境内又有皖县、皖山 (天柱山)、皖水而名。安徽省的简称,因境内西部皖山(天柱山)得名。一说因安徽省旧治安庆系春秋皖国地而得名。

  • 剌鲁卫

    明永乐六年 (1408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宾县西宾西镇一带。后废。

  • 牙江

    在今四川邛崃市东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75依政县:有“牙江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邛州“邛水”条内:“牙江在州东四十里,源出大邑县凤凰山,东南流至州东合于邛水。其合处有石如象牙,因名。”

  • 和茶山

   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广通县: 和茶山在 “县 (治今广通镇) 南十五里。清水河源出焉”。

  • 南溪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戎州置,治所在僰道县 (今四川宜宾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宜宾、南溪等市县以南,云南昆明地区以北。乾元元年 (758)复为戎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戎州置,治僰道县(今四川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