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源山
①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唐县:灵源山“山溪环错”。上有灵源寺。
②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灵源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晋江县“紫帽山”条下:灵源山“上有灵泉,大旱不竭。一名太平山,以山顶平正也。亦名吴山,《志》云,山西北麓有吴明宫,亦曰吴明山。昔有吴氏隐此,后人为宫以祀之”。
①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唐县:灵源山“山溪环错”。上有灵源寺。
②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灵源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晋江县“紫帽山”条下:灵源山“上有灵泉,大旱不竭。一名太平山,以山顶平正也。亦名吴山,《志》云,山西北麓有吴明宫,亦曰吴明山。昔有吴氏隐此,后人为宫以祀之”。
元置,故址在今吉林敦化市北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阿母一百二十(里)阿剌(站)。”明称阿速那合站。元置,在今吉林省敦化市北。为开元路东南通往南京万户府驿站。明作阿速那合站,为纳丹府东北陆路驿站。
即今安徽舒城县西南干汊河镇。清光绪《舒城县志》卷7:干汊河镇在“县西南十五里”。在安徽省舒城县中部、干汊河东南岸。面积80平方千米。人口 5.9 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干汊河,人口 2310。因境内杭埠河的
即今河北宁晋县西北二十里换马店乡。明正德 《赵州志》 卷3宁晋县: 换马铺 “在县西北二十里”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5宁晋县图: 西北有换马店集。
即榆关。又称临闾关、临渝关、临榆关。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筑。唐为东北军事重镇。辽、金、元渐废。明洪武初徐达修复,改名山海关。宋辽人已讹渝关为榆关,故山海海关又有榆关之称。
亦名胪朐河。即今蒙古国东部之克鲁伦河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临潢府长泰县:“其北千余里有龙驹河。”又《瑶里孛迭传》: 承安三年(1198),“丞相(内族)襄北伐,孛迭为先锋副统,进军至龙驹河, 受围, 会
在今陕西兴平市东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4兴平县: “武学城在县东十里,崇二丈五尺,与文学城相接,二城并秦章邯筑。”
亦作沙院圩。即今广东电白县西南沙浣镇。明万历《高州府志》卷1:电白县有沙院圩。清道光《电白县志》卷8:沙浣圩“在县(今电城镇)南八十里”。
①北魏正始元年(504)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齐安县(今河南信阳县东)。南朝梁大通二年(528)属司州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属南司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及信阳、罗山二县一部分地。北齐属郢州。北周属申州
即南坪营。今四川南坪县。民国属松潘县,有县佐驻此。村名。在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部、黄河东岸。南坪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60。清咸丰年间建村。因地形平坦而得名。农产小麦、莜麦、玉米、高粱、小茴香,畜产
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定番州:双峡水“在(小龙番长官司)司治南。有二水导流会于司东,又南流而西折,入于都泥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