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隐寺

灵隐寺
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灵隐山麓。东晋咸和元年(326)天竺僧慧理建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“佛在世日,多为仙灵所隐”,故名。北宋景德四年(1007)改名景德灵隐禅寺。清康熙南巡时赐名“云林禅寺”,迭经兴衰,毁建多次。现存寺院系宣统二年(1910)重建。苏轼有《和李杞留题灵隐寺方丈》诗。


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。因山得名。东晋咸和元年(326年)印度僧人慧理始建。几毁几建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赐名云林禅寺,但至今习称灵隐寺。迭经兴衰,现存寺院系19世纪重建。寺有东西山门,与天王殿并列。天王殿居中,殿内正面有弥勒佛坐像,弥勒背后韦驮像用独根香樟木雕成,为南宋遗物。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坐像。大雄宝殿内有净高9.1米的释迦牟尼像,庄严静穆,坐莲座上,为全国最大的木雕坐式佛像。殿前有北宋初遗存八角九层石塔和石经幢各两座。寺前飞来峰石窟,有宋、元石刻造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云溪

    亦作白云径。在今江苏宜兴市西三十六里。自溧阳市流入,即荆溪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宜兴县: 白云径“在县西三十六里。《尔雅》:‘直波为径’。东经县西二十六里之洴浰渰,合于荆溪。《志》云:白云径南

  • 蜀浑山

    亦作浊浑山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观九年 (635),“李大亮败吐谷浑于蜀浑山”。胡注: “山在赤海西。”

  • 永奠堡

    明万历六年(1578)置,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南永甸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“长奠堡”条下:“东北五十里为永奠堡。”

  • 下阿拉克硕土司

    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南与杂多县交界处,子曲河南北两岸。清末与上阿拉克硕土司合并为拉休土司。

  • 柳侯祠

    旧名罗池亭、罗池庙。在今广西柳州市文惠路柳侯公园内。唐长庆二年 (822) 为纪念柳州刺史柳宗元而建。韩愈 《柳州罗池庙碑记》 称: “罗池庙者,故刺史柳侯庙也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柳州府:柳侯祠

  • 隆德府

    北宋崇宁三年 (1104) 改潞州置,治所在上党县 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长治市及襄垣、黎城、屯留、潞城、长子、壶关、平顺与河北涉县地。金改潞州。元初复改隆德府,太宗三年(1231) 复改潞

  • 甬桥

    又作埇桥。在今安徽宿州市南汴河上。唐时控扼汴运,为运道之咽喉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二年(781),淄青节度使“李正己遣兵扼宿州甬桥、涡口, ……江淮进奉船千余艘, 泊涡口不敢进”。元和四年(809),

  • 麻步镇

    亦作麻埠镇。北宋置,属六安县。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。明于此置巡司。《清一统志·六安州》: 麻埠镇,“《州志》: 麻步镇,明初有巡司,万历二年改设把总,以防矿,今裁”。1956年因修建响洪甸水库,被水淹没

  • 飞猿水

   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新城县:飞猿水“在县东飞猿岭下,亦曰飞猿港。合杉岭以西诸山溪水流经此, 又西合众流,过县北入南城县界,过蓝田镇, 至峭石合于黎川”。

  • 搽里八

    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: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搽里八万户。《汉藏史集》 (藏文版) 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搽里八 (蔡巴) 为乌思地区 (前藏) 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