炉山县
1914年改清平县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52年改置炉山苗族自治区,1955年改为炉山自治县,迁治凯里镇 (今凯里市)。1956年改为炉山县。1958年与雷山、丹寨、麻江三县合并,改名凯里县。
旧县名。1914年改清平县置,治清平镇(今贵州凯里市炉山镇)。1952年改设炉山县苗族自治区,1955年改名自治县,并自清平镇迁治凯里镇。1956年成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后,仍复炉山县。1958年与丹寨、雷山、麻江三县合并,改置凯里县。
1914年改清平县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52年改置炉山苗族自治区,1955年改为炉山自治县,迁治凯里镇 (今凯里市)。1956年改为炉山县。1958年与雷山、丹寨、麻江三县合并,改名凯里县。
旧县名。1914年改清平县置,治清平镇(今贵州凯里市炉山镇)。1952年改设炉山县苗族自治区,1955年改名自治县,并自清平镇迁治凯里镇。1956年成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后,仍复炉山县。1958年与丹寨、雷山、麻江三县合并,改置凯里县。
①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。西汉属左冯翊。东汉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左冯翊作褱德县。②东晋初侨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鼓楼一带。《晋书·元帝纪》:太兴三年(320)诏曰,“琅邪国人
即今四川巴中市南鼎山镇。川陕革命根据地长胜县曾迁治于此。
北宋置,属南充县。在今四川南充市东东观镇。
东阳江支流。即今浙江东阳、义乌二市南之南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东阳县: 画溪 “出大、小盆山,环绕县南境,合诸溪水而西北出,群山萦回,草木如画,因名”。同卷义乌县: 画溪 “自东阳县西流至此,为洋滩
即今广西陆川县西北马坡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陆川县图:西北有马坡墟。
元至正二十二年(1362)朱元璋改建德府置,属中书分省。治所在建德县(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、淳安、桐庐等市县地。二十三年(1363)中书分省移治于此。二十六年(1366)
在今北京市故宫东华门内。明建,清移至文华殿北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2:“乾隆三十九年,命于文华殿后规度方位所宜,创建文渊阁,用贮四库书籍凡三万六千册。”
①在今云南通海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通海县: “诸葛山在县东南三里。相传武侯南征屯兵于此,因名。”②在今贵州铜仁市西十里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形势突兀,俯瞰诸垤,上有武侯屯营故址。”
又名三闾大夫祠、清烈公庙。唐元和间建,祀楚爱国大诗人屈原。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7归州: 清烈公庙,“ 《晏公类要》 云: 三闾大夫祠在秭归县,在州东五里,即屈原之故宅也。陆游
又称晋察冀边区。位于同蒲路以东,津浦路以西,正太 (今石太)、德石路以北,张家口、承德以南的广大地区,分北岳、冀中、冀热辽三区。1937年10月,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南下,留下的部队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