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焉耆镇

焉耆镇

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(448) 灭焉耆国置,治所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。《魏书·唐和传》: 与万度归讨焉耆,“后同征龟兹,度归令和镇焉耆”。即此。唐代为安西四镇之一,唐末陷于吐蕃。


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东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8.1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华路。地处天山南麓、焉耆盆地中部,开都河流经。是南北疆的交通要道。唐开元七年(719年)为安西四镇之一。老城修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。道光八年(1828年)称为协顺城;二十九年重修、加固、扩展。新城建于清末民初,初步建成了前后街道,地处协顺城外南面,称为南关。1945年筑起了连接协顺城左右两端的新城,设四座城门。新城建后,名为新建镇。1950年为第一区,1954年设焉耆市。1956年撤市后设焉耆镇。314国道和206省道经此。开都河畔风景秀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千人塘

    在今安徽凤阳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钟离县:“南有故千人塘,乾封中修以溉田。”

  • 临南县

    1940年晋冀鲁豫边区由临县南部析置,属太行区。治三交镇 (今山西临县南三交镇)。1946年撤销,并入临县。旧县名。晋绥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山西省临县南部析置。以位县南得名,治三交(今临县三交镇

  • 木邦宣慰司

   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木邦府,后废。三十五年(1402)复置,永乐二年(1404)改军民宣慰使司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缅甸掸邦兴维。辖境约当今缅甸掸邦萨尔温江以西部分。明末废。明永乐二年(140

  • 杂渠卡

    亦作杂曲卡。又名色许。即今四川石渠县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赵尔丰率兵平定德格土司之乱, “匪窜杂渠卡”。即此。

  • 浦峪路万户府

    元至元二十九年 (1292) 改蒲峪路置,属辽阳行省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东北金城乡古城村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乌裕尔河及呼兰河流域。后废。

  • 张仪楼

    又名百尺楼、宣明楼、白菟楼。战国秦建,为成都城少城西门楼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1成都县:“州城,秦惠王二十七年张仪所筑。……城西南楼百有余尺,名张仪楼,临山瞰江,蜀中近望之佳处也。”

  • 中甸县

    1913年改中甸厅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即今云南中甸县。纳西语“中甸”意为酋长居住的地方,或饲养牦犏牛的地方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7年为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。旧县名。1913年置,治今云南省香

  • 清人城

    一名清阳亭。在今河南中牟县西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 清池水 “出清阳亭西南平地,东北流径清阳亭南,东流即故清人城也”。唐曾置清池县于此。

  • 复 (復) 土堡

    明置,属石泉县。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石泉县: 复土堡在 “县西北十里。堡南十里为青冈堡。二堡之间有青泗口,路通坝底,为河东、河西、白草、青片诸番出入处”。

  • 品甸千户所

    蒙古宪宗七年 (1257) 改品淡赕置,属大理下万户所。治所即今云南祥云县。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改为云南州。蒙古宪宗七年(1257年)改品赕置,治今云南省祥云县。至元十一年(1274年)改云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