猛猛
即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。明、清时与猛缅、猛撒合称 “三猛”,设土巡检司,属孟缅长官司。明谢肇淛 《滇略》 卷9: “州境有三猛蛮,即猛缅、猛猛、猛撒也。猛猛最强,部落万人,时与二猛为难。其地田少箐多,射猎为生。”该区域南猛河东名猛允养,河西名猛景庄,合称猛猛。
即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。明、清时与猛缅、猛撒合称 “三猛”,设土巡检司,属孟缅长官司。明谢肇淛 《滇略》 卷9: “州境有三猛蛮,即猛缅、猛猛、猛撒也。猛猛最强,部落万人,时与二猛为难。其地田少箐多,射猎为生。”该区域南猛河东名猛允养,河西名猛景庄,合称猛猛。
一作哈喇裕勒衮。清置,在今新疆温宿县东喀拉玉尔滚村。《林则徐日记》: 道光二十五年(1845) 二月二十五日,“至哈拉玉尔滚军台。回语谓红柳为玉尔滚,谓黑为哈喇,此台有古柳,故以取名也”。
一名须河。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南、郑州市西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须水 “近出京城东北二里榆子沟,亦曰柰榆沟也。又或谓之为小索水,……东北流,于荥阳城西南,北注索”。北宋导索水与须水合,入汴,通漕运。其后又
即王家渡。今湖南炎陵县西南二十五里王家渡镇。
元改卢山县置,属雅州。治所即今四川芦山县。《元史· 世祖纪》: 中统三年 (1262),宋兵攻 “雅州、泸山”。即此。元末废入严道县设巡司。蒙古改卢山县置,即今四川省芦山县。后省。明洪武六年(1373
1914年由西南路道改置,属吉林省。治长春县(今吉林长春市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舒兰、吉林、永吉、桦甸、靖宇以西,前郭尔罗斯至德惠三台镇段松花江以南,长岭、长春、伊通、盘石以北地区。1929年废。1914
在今西藏贡嘎县雅鲁藏布江南岸。17世纪中叶由喇嘛教宁玛派 (红教) 僧人居美多吉主持兴建。为宁玛派在西藏的重要寺院之一。“敏珠林”,藏语意为成熟解脱洲。
在今伊朗东部萨巴里湖附近。《新唐书·波斯传》: 龙朔初 “以疾陵城为波斯都督府,即拜卑路支为都督”。又称疾凌城。在今伊朗锡斯坦-俾路支斯坦省东北萨比里湖附近。原属波斯国。唐时于此置波斯都督府。
1949年6月当地解放后由榆林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陕西榆林市。1950年撤市改县。1988年复设榆林市。在陕西省榆林市中北部,西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。面积4.36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7053平方千米)。
南宋乾道二年 (1166) 置,属韶州。治所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南七里。清光绪 《广东考古辑要》 卷 1: 乳源县 “以县北三里钟乳岭得名”。元属韶州路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迁于洲头津 (今
①在今福建浦城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 金竹关 “在浦城县东北八十里”。②一名金局关。在今湖北大悟县东黄站镇附近。旧属黄安县。《清一统志 ·黄州府二》: 金局关 “在黄安县西北九十里。西接汉阳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