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甘泉宫

甘泉宫

①一名云阳宫。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……作甘泉宫。”《三辅黄图》引《关辅记》:“在甘泉山,宫以山为名。”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甘泉本因秦离宫,既奢泰,而武帝复增通天、高光、迎风。”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引《关中记》:“林光宫,一曰甘泉宫,秦所造,在今池阳县西北故甘泉县甘泉山上,周回十余里。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,周回十九里一百二十步,有宫十二,台十一。”

②隋筑,在今陕西户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2鄠县:隋甘泉宫“在县南二十二里,对甘泉谷,因名之”。


又称云阳宫。在陕西省淳化县北凉武帝村。原是秦代的林光宫,为秦二世时建造,在甘泉山上。西汉武帝于建元元年(前140年)扩大了建筑范围,在林光宫的基础上,以甘泉山为名,建成甘泉宫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“云阳宫,即秦之林光宫,汉之甘泉宫。”周围45千米。还营建有高光宫、长定宫、竹宫、通天台、迎风馆、露寒馆、储胥馆等。今宫殿台基犹存。甘泉宫为西汉皇室避暑胜地,遗址内常出土有板瓦筒瓦、子母砖、陶水道等文物。瓦当上有长生未央、长乐未央、长生毋极、甘林、上林等文字,还有云纹、马甲天下、螳螂、玉兔和蟾蜍等图案花纹。甘泉宫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贾家朱喀渡

    即今西藏萨噶县东南八十里加加竹卡。《清一统志· 西藏》 藏地诸渡: 贾家朱喀渡“在萨噶东南八十里”。藏语 “贾家” 意为灰白色,“朱喀” 意为船渡口。贾家朱喀是后藏重要渡口之一。

  • 蛤湖

    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3建昌府: 蛤湖 “在府城西南三十里。有石磜百丈,瀑淙飞下入湖。湖中多蟹蛤,故名”。

  • 虎岭关

    一名胡岭关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。《金史·武仙传》: 正大七年 (1230),元兵攻卫州,“诏平章政事合达、枢密副使蒲阿救之,徙仙兵屯胡岭关,扼金州路”。即“胡岭关”。

  • 城安县

    北魏孝昌中置,为北梁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移治废考阳县城 (今民权县东北),属梁郡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改为考城县。

  • 葫芦河

    又名高平川、苦水、蔚茹水。即今宁夏南部清水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3 萧关县: 蔚茹水“在县之西。一名葫芦河。源出原州西南颓沙山下”。(1)古称华池水。洛河最大支流。在甘肃省东北部和陕西省西部偏北。源于甘肃

  • 龙门卫

    明宣德六年(1431)置,属万全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龙关镇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改为龙门县。明宣德六年(1431年)置,治今河北省赤城县西南龙关。属万全都指挥使司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

  • 芳塘河

    即今江西宜丰县西长堘港。《清一统志·瑞州府》:芳塘江“在新昌县(故治在今宜丰县西四十里)。源出黄蘗山。又有长神江,在县西七十里,东流合焉。由杨木港口入蜀水”。

  • 背石山

    亦名夹道双山或双山。在今广西柳州市北。唐柳宗元 《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》: “北有双山,夹道崭然,曰背石山。有支川东流入于浔水。”

  • 郎茫县

    唐永泰二年 (766) 置,为郎茫州治。治所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北部。后废。

  • 孟庙

    在今山东邹城市南关。为历代祭祀孟子的祠庙。孟子 (约公元前372—前289),名轲,字子舆,邹县人。战国时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北宋景祐四年 (1037) 始于四基山孟子坟旁建庙,宣和三年 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