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甘露镇

甘露镇

①即今江苏无锡县东五十二里甘露镇。《新唐书·昭宗纪》:大顺二年(891),“甘露镇使陈可言陷常州”。即此。元于此置巡司。明废。

②在今江苏镇江市北部北固山西侧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景福元年(892),“刘建锋为孙儒守常州,将兵从儒击杨行密,甘露镇使陈可言帅部兵千人据常州”。胡三省注:“润州城东角土山上有甘露寺,前对北固山,后枕大江。宝历中,本德裕建寺,适有甘露降,因以名之。孙儒盖因此寺而置甘露镇也。”

③在今浙江常山县西北四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,“吴越王钱镠遣兵攻淮南甘露镇,以救信州”。即此。


(1)古镇名。在今浙江省常山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十二月,淮南兵攻信州,刺史危仔倡求救于吴越;明年正月,“吴越镠遣兵攻淮南甘露镇,以救信州”,即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南部、望虞河西岸。面积28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甘露,人口 3800。古名月溪。唐乾符年间建甘露寺,五代置镇,镇以寺名。元置巡检司于此。1949年为甘露镇,1956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3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机械、电子、轻工、纺织、化工、建材等厂。锡甘等公路经此。(2)在四川省资中县北部。面积34平方千米,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甘露,人口 1100。清嘉庆二十年(1815年)建场。镇因甘露寺而得名。1949年为甘露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镇。1992年双峰乡并入。主产甘蔗、花生、油菜籽、生猪等。有农机、酿酒、建筑、水泥预制板、农具修配、农副产品加工等业。通乡村公路,沱江通航。古迹有古刹甘露寺和珠江书院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招州

    辽开泰三年 (1014) 以女直户置,属西北路招讨司。治所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东古城。元张德辉 《纪行》 载和林城之北、吾误竭脑儿西有一辽代小故城,应即招州。辽开泰三年(1014年)以女真户

  • 石龙岩

   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4衡州府:石龙岩“中有石如龙。相传岁旱洗之即雨”。

  • 移州

    唐析悦州羁縻州置,属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千墩浦

    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四十里千灯浦。明嘉靖《昆山县志》卷3:千墩“相传其北三十里,地名木瓜,有墩九百九十有九,与此合为千墩,因名”。其下为千墩浦。淀山湖水由此入吴淞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昆山县:千墩

  • 南左翼次旗

    即和硕特南左翼次旗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。

  • 高县镇

    清置,属曲沃县。即今山西曲沃县西北二十里高显镇。

  • 修江

    ①即今广东东源县西北新丰江,为东江支流。《隋书· 地理志》: 龙川郡河源县 “有修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河源县: 修江 “在县北三百五十里。一名新丰江。石碛险峻,东南流五百五十里,入于槎江

  • 喇嘛

    即今四川理塘县西南喇嘛垭乡。清雍正年间置喇嘛土百户。

  • 平广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齐郡。治所当在今山东淄博市附近及其东北部一带。东汉省。

  • 永隆山

    ①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大巴山支脉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一》:永隆山“在大宁县北二百里”。②在今四川南川市西。《元和志》卷30宾化县:“隆化县以县西永隆山为名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20宾化县:“隆化县以县西二十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