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秀楼
明建,在今贵州贵阳市城南鳌头矶上。清陈鼎《黔游记》:甲秀楼“左武侯祠,右维摩阁,俱近(涵)碧潭”。今楼为康熙二十八年(1689)重建,阿阁三重,高20米,颇为壮观。
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塘。昔有巨石兀立南明河中,其形似鳌,人称“鳌矶”。明万历年间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连接南岸,并建一楼以培风水,名曰“甲秀”,取“科甲挺秀”之意。天启元年(1621年)焚毁,总督朱燮元重建,更名来凤阁。复毁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巡抚田雯重建,仍旧名。有阿阁三重,高约20米。飞甍刻桷,颇称杰构。历乾隆、光绪、宣统三朝,或增建或重修,规制则悉存原貌。楼立江中,右依观音寺、翠微阁,是云木萧疏、琳宫璀璨的“南郭胜景”所在。前有清雍正十年(1732年)和嘉庆二年(1797年)铸的圆形大铁柱两根,各长3米以上,六面有字并加盖,是鄂尔泰开古州、勒保平南笼的“铭勋”遗迹。下为浮玉桥,屹立桥上的涵碧亭,小巧玲珑,岸柳掩映。楼中联匾诗碑甚多,尤以清人刘玉山所撰长联最为著称,已由王萼华重书,高悬楼前。
甲 秀 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