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贤县
1934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以信康县改名,驻畚岭 (今江西于都县西南畚岭)。为纪念罗登贤烈士而命名。后迁小溪 (今江西于都县东南小溪)等地。1935年3月废。
旧县名。中央苏区赣南省设。1934年由信康县改置。以纪念罗登贤烈士得名。治今江西省于都县畚岭,后迁小溪、隘上、朱坑、黄沙等地。同年与雩都县合并为登雩县。
1934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以信康县改名,驻畚岭 (今江西于都县西南畚岭)。为纪念罗登贤烈士而命名。后迁小溪 (今江西于都县东南小溪)等地。1935年3月废。
旧县名。中央苏区赣南省设。1934年由信康县改置。以纪念罗登贤烈士得名。治今江西省于都县畚岭,后迁小溪、隘上、朱坑、黄沙等地。同年与雩都县合并为登雩县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辽州。治所即今山西盂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3盂县: “原仇山,在县北三十里,……县取此山为名。” 大业二年 (606)改为盂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析石艾县置
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置,属德平路。在今四川盐源县。十七年 (1280) 改为闰盐州。
唐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置武平镇,属长汀县。即今福建武平县。五代王闽改置武平场。明嘉靖 《汀州志府》 卷1邑名: 武平县 “以其地坦夷,而人上武,故以名县 (镇)”。(1)古镇名。唐开元二十四年(
即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。清吴崇光《川藏哲印水陆记异》:“第十四站:住冷碛,行窄路。二十里至兴隆堡,又名龙坝铺, 系大市镇。”
①在今山西榆社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榆社县:古寨“在县东南二里。高三丈,东南二面俱临沟涧。旁有幽洞,盖昔人避兵处”。②在今云南鲁甸县西北三十八里古寨。清雍正五年(1727)设古寨巡司。
即今四川三台县。唐东川节度使驻梓州,故名。《旧五代史·明宗纪》:长兴三年(932),“东川董璋领兵至汉州,西川孟知祥出兵逆战,璋大败,得部下人二十余,走入东川城”。
又名鞠水、菊潭。即今河南内乡县西北丹水河。源出河南西峡县东铁佛寺北,南流至内乡县赵店东入湍河。《续汉书 · 郡国志》 南阳郡郦侯国注引 《荆州记》 曰: “县北八里有菊水,其源旁悉芳菊,水极甘馨。又中
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林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南。六年(623)属绣州。贞观六年(632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南。属林州。贞观六年(632年)废。
元代置,属临安路。治所即今云南开远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阿迷州:“《志》云:阿宁,古蛮名,今讹为阿迷。”明属临安府。南明改名开远州。清初复名阿迷州。1913年改为阿迷县。元为阿宁万户府。阿宁为少数民
①南朝梁置,为义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。隋大业初属澧阳郡。唐属澧州,贞观元年(627)移治今安乡县。元属澧州路。明属澧州。民国初属湖南武陵道。1916年属湘江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②北周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