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云寺
①即今河南临汝县东北十八里风穴山中风穴寺。北魏时始建,初名香积寺。隋改名千峰寺。唐代又加扩建,改称白云寺。唐开元时所建七祖塔至今犹存。
②在今四川奉节县城北。唐李白寓蜀时,有《白云寺》诗刻悬崖间。
①即今河南临汝县东北十八里风穴山中风穴寺。北魏时始建,初名香积寺。隋改名千峰寺。唐代又加扩建,改称白云寺。唐开元时所建七祖塔至今犹存。
②在今四川奉节县城北。唐李白寓蜀时,有《白云寺》诗刻悬崖间。
亦名凌云大佛。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大佛寺左侧石崖山。唐开元元年(713)寺僧海通创建,至贞元十五年(799)剑南节度使韦皋完成。系一尊面对三江的弥勒坐佛,依山凿成。头枕山巅,足踏江流。高70.7
在今广东平远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平远县: 腰古隘 “在县西北。东南去程乡县二百余里,径路险狭,丹崖若壁,长三十余里,通赣州安远县”。
东汉永初六年 (112) 置,在今四川会理、会东二县境。为皇家牧马之地。在今四川省会理县一带。东汉永初六年(112年)置,为牧马之地。
明景泰三年 (1452) 置于紫荆关城内,属大宁都司。在今河北易县西北紫荆关镇。
即今河北定州市南邢邑乡,清道光《定州志》卷6乡约:“邢邑镇属大场里,在州城南,至州五十里。”在河北省定州市南部。面积48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邢邑,人口 8650。战国苦陉县治,唐改名陉
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十里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城步县: “东南为罗汉山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一》: 罗汉山 “有十八峰相连,故名”。在河北省承德市区武烈河东岸。为承德名山之一。海拔455米。其东、
一作崤陵。即殽山。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六十里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 “殽有二陵焉”。杜注:“犬阜曰陵。”
即今湖北鹤峰县东八十四里白果镇。清移山羊隘巡司于此。
即热正寺。在今西藏林周县东北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导》 卷4 《寺庙》: “哷正寺,俗名热正寺。”
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普安州: 番纳牟山在 “州治西北。州之镇山也。驿道经此,一名云南陂。陂陀相续,往来者行石齿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