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山

白山

①即白庙儿山。在今河北沽源县南。《后汉书·乌桓传》:建武二十一年(45),“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,代郡以东尤被其害。……其在上谷塞外白山者,最为强富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二十年(732),幽州节度使赵含章击契丹,“与虏战于白山”。胡三省注:“白山,后汉时乌桓所居,在五阮关外大荒中。”

②即今吉林省东南部之长白山。《北史·勿吉传》:“其国与隋悬隔,唯粟末白山为近。”《金史·世纪》:“生女直地有混同江亦号黑龙江,所谓白山、黑水是也。”又《高丽传》:“黑水靺鞨居古肃慎地,有山曰白山,盖长白山,金国之所起焉。 ”

③在今江苏南京市东。《宋书·刘述传》:刘述与从弟秉,同谋诛萧道成,“事败走白山,追禽伏诛”。《南史·韦载传》:“载有田十余顷,在江乘县之白山。”皆此。

④在今浙江临海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台州府:白山“在府东南二百五十里。望之如雪。其上有湖,其下有溪”。

⑤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与桐庐县界上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紫溪又东南流,径白山之阴,山甚峻极,北临紫溪。”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一》:白山“山上有浮石,纯白,故名”。

⑥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赤斤蒙古卫:白山“在卫北二十里。多草木禽兽,土人呼为折罗漫山”。

⑦亦名阿羯山、阿羯田山。在今新疆库车县北。为天山支脉。《隋书·西域传·龟兹》:“龟兹国,都白山之南百七十里。”《新唐书·西域传·龟兹》:王白氏“居伊逻卢城,北倚阿羯田山,亦曰白北,常有火”。

⑧又名折罗漫山。即今新疆中部之天山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永平十七年(74)十一月,奉车都尉窦固“出敦煌昆仑塞,击破白山虏于蒲类海上,遂入车师”。注引《西河旧事》曰:“白山冬夏有雪,故曰白山,匈奴谓之天山,过之皆下马拜焉。去蒲类海百里之内。”又《魏书·西域传》:“焉耆国, 在车师南, 都员渠城, 白山南七十里。”


古山名。又名太白山(《魏书·勿吉传》)、徒太山(《新唐书·北狄传》)、长白山、从太山、不咸山。即今吉林省东部长白山。北魏勿吉及隋靺鞨七部之一的白水部居此一带,并以此得名。《金史·世纪》:“生女直地有混同江、长白山,混同江亦号黑龙江,所谓白山黑水是也。”即此。参见“长白山(1)”、“不咸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众春园

    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定州》:众春园“宋州守李昭亮建。后韩琦扩其址,岁时与民同乐,故名。琦自为记”。

  • 鸑鷟冈

    在今河南通许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通许县: 鸑鷟冈 “相传有凤集此,故名”。

  • 玄德县

    辽景福元年(1031)置,为庆州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索博日嘎苏木白塔子古城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玄德县:“本黑山、黑河之地。景福元年,括落帐人户,从便居之。户六千。”金改为朔平县。古县名。辽景

  • 七星冈

    即今广东龙门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龙门县:“弘治六年以增城县七星冈置。”(1)在今广东省龙门县城内。七冈珠联不断,大小累累如七星,故名。明弘治九年(1496年)置县于此。(2)在今广东省新丰县东南。上有

  • 郑公塔镇

    即今湖北武穴市东北五十里郑公塔镇。清光绪 《黄梅县志》 卷5: “郑公者不知其名,宦居兹土,舍地建塔,名椿山塔,俗呼郑公塔。” 镇因塔而名。

  • 芙蓉墩

    又名漏罐口。即今江西彭泽县西南芙蓉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其山

    在今山东费县东南五十里。东泇水发源于此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5作 “旗山”。

  • 大口店

    一作大口镇。即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大口乡。明弘治《偃师县志》卷1:“大口店,在县西南四十里。”

  • 润陂

    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牛脑水驿

    明置,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北牛脑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合江县:牛脑水驿“在县治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