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杨门
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马邑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马邑县:白杨门“在县北。明初,元兵围大同,李文正出雁门,趣马邑,进至白杨门,败其众,大同围解”。
在今山西省朔州市马邑北。《明通鉴》:洪武二年(1369年),元兵围大同,李文正次马邑,进至白杨门,败其众,大同围解,即此。
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马邑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马邑县:白杨门“在县北。明初,元兵围大同,李文正出雁门,趣马邑,进至白杨门,败其众,大同围解”。
在今山西省朔州市马邑北。《明通鉴》:洪武二年(1369年),元兵围大同,李文正次马邑,进至白杨门,败其众,大同围解,即此。
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南。五代以后黄河屡决于此。在今河南省延津县西南。五代以后黄河屡决于此。
旧名楚呼楚、绥靖城。一名塔城。又称挞拉巴哈台。即今新疆塔城市。因清新疆政区塔尔巴哈台驻此而名。清乾隆三十年 (1765) 在此驻参赞大臣,称楚呼楚。三十二年 (1767) 筑城,称绥靖城。同治九年 (
即张广才岭。在今吉林蛟河市东,属长白山脉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 塞齐窝集 “在 (吉林) 城东二百十二里。高五里。周十里。城东诸河及宁古塔诸河多发源于此”。
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林尘镇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 卷10化州: 林尘在 “州北六十里”。
简称碉门宣抚司。元初置,属吐蕃等处宣慰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天全、泸定、康定等县地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 至元二年 (1336),雅州碉门安抚使高保四言: “碉门旧有城邑。中统中为宋人所
①在今江西高安县西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36瑞州府:华阳水“在府城西南七十五里。源发新喻县界,入蜀江”。②在今陕西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褒城县:华阳水“源出牛头山,南流入沔水。今县西南七十里有铁炉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。东汉初平二年 (191),孙坚讨董卓,得汉传国玉玺于此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破虏讨逆传》 注引 《吴书》 曰:“(孙) 坚军城南甄官井上,旦有五色气,……坚令人入井,探得汉
亦名孤山、都山。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八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望都县注引张晏曰: “尧山在北,尧母庆都山在南,登尧山见都山,故以为名。”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注引 《帝王世纪》: “尧封唐,尧山在北,唐水
①在今山西寿阳县东北三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3寿阳县:“方山在县北四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0:方山“顶方一里,一名神福山,或以为寿阳山”。②一名方岭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北魏太和三年
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镇江府丹徒县: 谈家洲在 “府西北六里江中。近时新积沙洲也。横列大江,为京口扼束之地。《江行记》: 大江东下,金山扼其中流,江水两分,自山而东,中流稍缓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