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渡墟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东岸白渡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嘉应州图:州东北有白渡墟。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东岸白渡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嘉应州图:州东北有白渡墟。
西汉武帝时凿。在今陕西周至县西。另说在今陕西岐山县东、扶风县西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 师古引如淳曰:“音韦,水出韦谷”,因名。同书《沟洫志》:“关中灵轵、成国、ᖡ
即今湖南浏阳市东北三十里浏水滨古港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29载:浏阳县东有“古港市”。
即广南东路简称。治所在广州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贺江、罗定江、漠阳江以东地区。元至元间废入江西等处行中书省。即“广南东路”。
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三十八里淮河中。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:建武二年(495),魏主宏攻钟离不拔,“乃分军据邵阳州,栅断水路,夹筑二城。右卫将军萧坦之遣军主裴叔业攻二城,拔之”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天监六年(
又称夏口、沔口、鲁口。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水入长江之口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伐陈,杨俊督诸军屯此。唐刘长卿有“汉口夕阳斜渡鸟,洞庭秋水远连天”诗句。
在今江西萍乡市东二十三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8袁州:毛仙山,“《方舆记》云:昔人行过此山,逢一人遍体有毛,言词聪智,异于凡人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:毛仙山“宋时置毛山驿于山下,为往来通道”。
在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西。邹容(1885—1905),原名绍陶,字蔚丹, 四川巴县(今重庆市巴南区)人。近代民主革命烈士。1902年留学日本, 回国后来上海,著述《革命军》一书,号召推翻清皇朝,建立共
唐武德七年 (624) 置,治所在义兴县(今江苏宜兴市)。八年 (625) 废。唐武德七年(624年)置,治义兴(今江苏宜兴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宜兴市。八年废。
在今四川绵竹县东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汉州:玉妃溪“在绵竹县。《成都耆老传》载:妃与五丁同生,父母弃之溪中,后闻呱呱之声,就视乃一女、五男,女即蜀文併妃,男即五丁”。
元初改大安军置,治所在三泉县(今陕西宁强县北大安镇)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降为大安县。元初改大安军置,治三泉县(今陕西宁强县东北大安镇)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降为大安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