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玉洞

白玉洞

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白玉洞“亦曰白玉岩,夷酋聚粮处。洞险恶,西近卧遮龙场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龙寺

    北齐建,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天龙山上。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天龙山上。北齐皇建元年(560年)建。内有石室二十四龛,石佛像四尊。明嘉靖二十五年(1546年)又于西岩凿石洞三龛。

  • 北陕县

    北魏宣武帝改陕县置,为恒农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。北周明帝二年(558)复改为陕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宣武帝以陕县改名,治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旧陕县。为恒农郡治。北周复为陕县。

  • 曲笑儿泽

    即曲薛兀儿泽。在今蒙古国和林格尔东南。

  • 鼋头渚

   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太湖之滨、南犊山西端。坐落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上,形如实入湖中的鼋头,故名。1918年开始建园,先后辟有横云小筑、郑园、退庐等。1933年版姚逸云编 《京沪路旅行指南》 载: “出蠡园,

  • 天汉桥

    唐建,在河南开封市东南。本名州桥,宋改名天汉桥。又称州桥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汴水上。唐建。北宋改名。《东京梦华录》:汴河上有桥十三,“投西角子门曰相国寺桥,次曰州桥,正名天汉桥”。

  • 东平原郡

    ①北魏改平原郡为东平原郡,治所在梁邹城(今山东邹平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邹平、高青等县地。北齐并入广川郡(改名东平原郡)。②北齐改广川郡置,治所在武强县(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、

  • 三堡

    又作三铺集。即今江苏铜山县南三堡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铜山县: “三堡集在城南三十里。”集镇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北部。三堡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00,多为壮族,还有苗、瑶、布依等族。因附近有

  • 二郎庙镇

    即今河南鲁山县西九十二里二郎庙乡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10:同治二年(1863)十二月,“下汤之西为二郎庙”。在四川省江油市东北部。面积154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二郎庙,人口3000

  • 岳州府

    明初改岳州路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巴陵县 (今湖南岳阳市)。洪武九年 (1376) 降为州,十四年 (1381) 复为府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岳阳、华容、南县、临湘、平江、澧县、安乡、临澧、石门、慈利、张家

  • 洛交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鄜州置,治所在洛交县(今陕西富县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鄜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鄜州改置,治洛交县(今陕西富县)。辖境同鄜州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鄜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