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道川
指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、土默特左旗等处之土默特平原。《隋书·突厥传》:开皇五年(585),“沙钵略既为达头所困,又东畏契丹,遣使告急,请将部落度漠南,寄居白道川内,有诏许之”。
指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、土默特左旗等处之土默特平原。《隋书·突厥传》:开皇五年(585),“沙钵略既为达头所困,又东畏契丹,遣使告急,请将部落度漠南,寄居白道川内,有诏许之”。
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姚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姚安县旧城东北十五里。天宝后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。治今云南省姚安县东,属姚州。天宝以后地入南诏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陕州。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双桥河入黄河口处东岸文底。大业三年 (607) 属河南郡。唐属虢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(978) 属陕州。明初移治故湖城县城 (今灵宝市西北
在今福建惠安县东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置黄崎巡司于此。清初废,有把总驻此。
北宋置,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6南安军南康县有 “南埜”镇。
明置,属黔江县。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六十里白石乡。
即今江西会昌县南羊角城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二》:羊角营“在会昌县南一百二十里。即羊角水隘也。南距广东,东距福建,为咽喉要地。明成化十九年,置长沙营羊角水提备所,嘉靖二十一年筑堡,万历四年并长沙营入安远
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:建兴十四年(236),后主至湔县,“登观坂,看汶江之流”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晋“益州刺史皇甫晏至都安,屯观坂,从事何旅曰:今所安营,地名观坂, 自上观下,
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,或在库尔勒市境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永元六年(94),超发龟兹、鄯善等八国兵讨焉耆,兵到尉犁界,“焉耆国有苇桥之险,广乃绝桥,不欲令汉军入国。超更从它道厉度”。清祁韵士《西
在今阿塞拜疆里海西,靠近库拉河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巴耳打阿”。
在今四川遂宁市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33安居县: “柔刚山在县东二十里。” 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安居县: “旧治柔刚山。” 柔刚县以此为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