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马关

白马关

①长城隘口之一。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一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密云县引《边防考》:“白马关相近有高家堡。万历中,朵颜犯石塘岭,攻白马关及高家堡,官军御却之。”即此。清设把总戍守。

②唐置,属平山县。在今河北正定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真定府:白马关“临滹沱河,旁有白马冈,因名”。金大定十七年(1177),滹沱河决白马冈,关始废。

③北魏置,在今山西盂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3盂县:白马山“在县东北六十里。……山上有白马关,后魏所置”。

④即今山东平邑县东北九女关西北白马庄。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:九女关“在蒙阴县南三十里,南北要路。又有白马关,在县西南三十五里”。

⑤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二十五里。其下即白马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桃源县:有“白马巡检司”。

⑥在今湖南邵东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》:白马关“在邵阳县东六十里”。

⑦唐置,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白马关乡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罗江县:“有白马关。”《寰宇记》卷83罗江县:白马关“在县西南十里,与鹿头关相对”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罗江县:白马关在“县西十五里,与德阳县鹿头关相对。山至险峻,有小径仅容车马。三国时营垒也。其下名落凤坡,相传庞士元侍昭烈至此。卒于流矢下”。白马关侧有庞统祠墓。

⑧在今四川松潘县北。《艺文类聚》卷6引段国《沙州记》:“龙涸北四十里有白马关。关甚险峻,使十人守险,虽万夫亦不能前。”

⑨在今陕西勉县西十里武侯镇。即古阳平关。《元和志》卷22西县:“隋置白马关,后以黎阳有白马关,改名百牢关。自京师趣剑南,达淮左,皆由此也。”

⑩即今甘肃康县东北云台镇。清乾隆间阶州州判驻此。无城垣。1929年于此置康县。


(1)即今北京市密云县北白马关。明为边墙关堡之一,属潮河所。(2)在今河北省正定县西北,临滹沱河。唐置,旁有白马冈,故名。金大定十七年(1177年),滹沱河决白马冈,关废。(3)在山东省蒙阴县与平邑县交界处。因关口附近有一白石,形如马匹而得名。分水岭垭口海拔315米,东西长约300米,南北宽约150米。为蒙山三关之一,历为交通要塞。兖石公路经此。(4)在今湖南省邵东县东北。明属宝庆府。(5)在今四川省德阳市东北,与鹿头关相对,形势险要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绵州罗江县(今德阳市东北罗江):“有白马关”,即此。旁有落凤坡,相传三国庞统卒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家沱

    即今四川涪陵市西、长江南岸石沱乡。清同治《涪州志》卷1:长滩里有“石家沱场”。

  • 威镇堡

    亦作威振堡。明置,属宁夏前卫。即今宁夏平罗县东北威镇堡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二》: 威镇堡 “本朝初设把总,嘉庆十五年改设外委。东北有边墙一道,即北长城也。下有东西二闇门,为汉夷互市处”。

  • 石犀渠

    指今四川成都市南之南河(锦江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华阳县:“又有内江,亦自灌县分流经城南,绕城而东,亦名石犀渠,合流南注于大江。”

  • 荆南山

    即君山。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二十里铜官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92宜兴县: 君山 “在县南二十里。旧名荆南山,在荆溪之南”。故名。即“铜官山(1)”。

  • 巴儿思阔

    亦作巴儿思渴。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。顾炎武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卷117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“阿思打纳西为巴尔思阔。”

  • 大通河

    ①即元通惠河。源于今北京城西北玉泉山,以流经北京城东便门外大通桥而得名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“大通河旧名通惠河,水自玉河而出,绕都城之东南,经大通桥流入高丽庄白河。”②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。《清

  • 铺石河口

    亦作蒲石河口。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南七十里小蒲石河口。民国 《宽甸县志》 图:东南鸭禄江北有蒲石河。同书卷19: 蒲石河口产金。

  • 舣舟亭

    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二》: 舣舟亭 “在府治东南三里。宋苏轼常系舟于此,后人因以名亭。亭前有池如偃月,相传苏轼洗砚处”。

  • 萨末鞬国

    即康国。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萨马尔罕北七里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康国 “一曰萨末鞬,亦曰飒秣建”。

  • 三江墟

    ①即今广东新会市东南三江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新会县东南有三江墟。②即今广东三水市东北乐平镇南三江墟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三水县东北有三江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