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龙潭

白龙潭

①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五十里。明顾炎武《昌平山水记》卷下:“石匣之东南,渡潮河十五里为石盆峪。有龙潭,潭上石如盆形, 水悬崖而下入于潭。潭外为盆,水从潭面历盆抵峡而下,数里入于潮河,有龙宅焉,其深无底。潭中有石门,水浅则见,土人曰龙所从出入也。上有庙。”庙名龙泉寺。今于此建高30米、宽20米的大坝,水由坝上直泻而下,形成壮观瀑布。瀑布前方建有水电站。

②在今河北魏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三年(896),“李克用自将攻魏州,败魏兵于白龙潭”。即此。

③即今辽宁绥中县东南白龙滩西小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前屯卫:白龙潭“在卫东南七十里。南流入海”。

④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武当山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均州:白龙潭“在大和山北五龙峰之顶。有水曰灵池, 流为黑虎涧, 汇为白龙潭, 注于磨针涧”。

⑤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建水州:“白龙潭在府西北二里。灌溉甚溥。亦曰白龙泉。有桥跨其上。”

⑥在今云南鹤庆县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鹤庆军民府:白龙潭“潭之上山数十重,最高一峰,名金顶,下为白鹭山,势若骞凤。泉源甚远,至白龙洞,下有泉百派,汇而为潭。又西龙潭,在府西七里。源出覆釜山,东流溉诸村田,亦名上潭。其东北有龙宝潭,亦名下潭,周五百丈,堤曰万年堤,石闸之下有会济池,东分一小闸,为波流山,亦金灯山脉也。《志》曰,府境龙潭凡十五,流入漾共江者十三,曰黑龙、曰青龙、曰白龙、曰西龙、曰龙宝、曰吸钟、曰石朵、曰香米、曰北漾、曰柳树、曰小柳南、曰赤土和、曰宣化,其流入金沙江者曰龙公,而仃蓄极深者曰大龙”。


(1)在今河北省魏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三年(896年),河东帅“李克用攻魏州,败魏兵于白龙潭”,即此。(2)在北京市密云县城东北3千米的龙潭山中。三面青山环抱,西临密云水库,自古即为风景名胜区。潭呈盆形,四壁陡峭,光滑可鉴,泉水注入深潭中,飞珠溅玉。自宋代起,此处建有下寺、龙泉寺、菩萨殿、大佛殿、五龙祠、关帝庙等寺观。清代又大规模扩建行宫。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庆、道光、咸丰诸帝均曾来此避暑,或拜天祈雨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龙潭古庙会,四方民众云集于此,热闹非凡。1990年后又建白龙潭度假村,分为别墅区、游乐区、登高区、果林区、狩猎区、文物古建筑区等部分,供中外游人度假观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杜尔伯特前旗

    清乾隆十八年(1753)设,属蒙古科布多。为右翼盟长。旗府驻地即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兰固木。

  • 孔垄镇

    即今湖北黄梅县南四十二里孔垅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湖北省黄梅县中南部。面积127平方千米。人口1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孔垄,人口1.5万。传孔氏逃荒至此,垦地围田,称孔家垄,后简称孔垄。1949年设孔垄区,

  • 兴中设治局

    1941年由松潘县黄胜关以外地方析置,驻古潘州(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北求吉镇)。1949年撤销,并入松潘县。1941年由松潘县析置,治古潘州(今四川若尔盖县求吉寺)。1949年撤销,并入松潘县。

  • 高冈堡

    在今广东仁化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仁化县: 高冈堡 “在县东北十里”。

  • 平阳州

    元元贞元年(1295)改平阳县置,属温州路。治所即今浙江平阳县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名平阳县。元元贞初升平阳县置,治今浙江省平阳县。属温州路。为散州,不辖县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复降为县。

  • 牵招渠

    即雁门渠。在今山西代县东南。三国魏雁门太守牵招主持开凿,故名。即“雁门渠”。

  • 章武郡

    北魏改章武国置,治所在成平县 (今河北沧州市西),后迁治平舒县 (今大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清河、海河以南,文安、大城县以东,沧州市、海兴县以北地区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魏以章武国改置,治平舒县(今河北

  • 阳通河

    在今河北沧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沧州清池县:“东南十五里有阳通河, 皆开元十六年开。南十五里有浮河堤、阳通河堤, ……亦是年筑。”

  • 沙子坝

    即今甘肃酒泉市西南沙子坝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肃州卫:土儿坝“又西为沙子坝。正德中,土鲁番入寇,官军败绩于此”。

  • 梁榆水

    即今山西和顺县南梁余河。源出山西和顺县西北石猴岭,东南流入清漳水。《水经· 清漳水注》: 梁榆水 “出梁榆城西大嵰山,水有二源,……其水左合北水,北水又东南入于清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