盲仔峡
北江小三峡之一。在广东省北部英德市区南北江上。又称浈阳峡、真阳峡。因英德县旧称浈阳,故名。长约7千米。两岸为砂岩山地,海拔450~630米。峡多怪石,有牯牛滩、龙头硬、鳖背、狮角等,舟常遇险。宋曾凿石架栈道,明嘉靖初复修,东岸峭壁有京广铁路穿行。
北江小三峡之一。在广东省北部英德市区南北江上。又称浈阳峡、真阳峡。因英德县旧称浈阳,故名。长约7千米。两岸为砂岩山地,海拔450~630米。峡多怪石,有牯牛滩、龙头硬、鳖背、狮角等,舟常遇险。宋曾凿石架栈道,明嘉靖初复修,东岸峭壁有京广铁路穿行。
即今江西遂川县西南九十里左安镇。明时曾移禾源巡司于此。清亦有巡司驻此。在江西省遂川县西南部、左溪河中游。面积156.5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塘背,人口 1000。传明代左溪河西北岸建有庵
在今江西都昌县东南黄金嘴旁,滨鄱阳湖。清时有千总驻防。
在今河北丰润县城南十余里车轴山峰顶。始建于辽重熙元年(1032)。《清一统志·遵化州》:寿峰寺“在丰润县南车轴山。有无量(梁)阁一、塔二,宋崇禧(按,应为辽重熙)间建”。
亦作车道岭。在今甘肃定西县西北,与榆中县毗连。《明史·邓愈传》:洪武三年(1370),“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西。扩廓(帖木儿)屯车道岘,愈直抵其垒, 立栅逼之,扩廓败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安定
又称恭州。五代南汉置,治所在程乡县 (今广东梅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梅州、平远、蕉岭等市县地。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改为梅州。五代南汉乾和三年(945年)置,治程乡县(今广东梅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
在今湖南湘潭市西。《清一统志 · 长沙府》: 陶公山 “在湘潭县西七里。旧多古木。晋陶侃镇潭州,卜筑于此,因以为名。《县志》: 山下临深潭,曰锦石湾。潭畔有石,踞江拥沙而起,色赤如锦,因名”。今山上有
在今广西桂平县东一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5浔州府: 铜鼓滩 “在浔江中。滩有五,曰碧滩、弩滩、思傍滩、斫石滩,并铜鼓为五,水石险隘,有声如鼓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 “浔江” 条:“《志》 云
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南清水。明洪武中于此置中克度里目。
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置,属奉天省。治所在塔甸(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)。长白山为名。辖境相当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及安图、抚松县地。1913年改为长白县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置。治今吉林
一作额里齐。即今新疆和田市。清于此置和阗办事大臣。光绪九年(1883)置和阗真隶州。1913年置和阗县。1983年置和田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