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岭
指小相公岭。在今四川越西县与冕宁县之间。其支脉亦名相岭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 万历中,“建昌逆酋曰安守、曰五咱、曰王大咱,与越巂、邛部、黑骨夷并起为乱。……黑骨与大咱已据相岭,焚三峡桥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越巂卫: 小相公岭关在“卫南五十里。志云: 相岭关在小相岭绝顶”。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91引 《蛮司合志》: 明万历间 “阿弓强梁公行相岭间,乃设伏大孤山待阿弓,阿弓至,大战擒斩之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四川省越西县南小哨一带。明万历中建昌酋据相岭,即此。
指小相公岭。在今四川越西县与冕宁县之间。其支脉亦名相岭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 万历中,“建昌逆酋曰安守、曰五咱、曰王大咱,与越巂、邛部、黑骨夷并起为乱。……黑骨与大咱已据相岭,焚三峡桥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越巂卫: 小相公岭关在“卫南五十里。志云: 相岭关在小相岭绝顶”。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91引 《蛮司合志》: 明万历间 “阿弓强梁公行相岭间,乃设伏大孤山待阿弓,阿弓至,大战擒斩之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四川省越西县南小哨一带。明万历中建昌酋据相岭,即此。
在今甘肃清水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八年 (773) 十月,吐蕃入侵,盐州刺史李国臣 “引兵趣秦原”。即此。在今甘肃省清水县东。唐大历八年(773年),李国臣进攻吐蕃,曾率军至此。
①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龙门岭“在太平县西北十五里。上下十余里,势甚高峻”。②在今浙江武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武义县“稽句岭”条引《闻见录》:“县南四十里曰龙门岭,有
①在今江苏苏州市胥门外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二》:万年桥,“本朝乾隆五年,抚臣徐士林、知府汪德馨建。延石为堍,架木远接,横跨胥江,中豁三拱,以通巨舰,商贾便焉”。②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北郊、横跨盱江。《清一
亦作白浦镇。北宋置,属如皋县。即今江苏如皋市东南五十里白蒲镇。明于此置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如皋县:白蒲镇,“明嘉靖二十八年,倭寇江北,分数道入犯,抚臣李遂驰至如皋,与贼遇于白蒲”。在江苏省如皋市东
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南六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4琼州:云露山“有三潭。俗传旧有民居,陷为三潭,号陷屋潭。上潭林木阴森,人不敢近;其次二潭有小石如橄榄,有窍可穿,号橄榄珠”。
①又名缭水、上缭水。即今江西永修县西南潦河。东北流入赣江。《寰宇记》卷106洪州奉新县:冯水“又因迁江东冯氏之族于海昏西里,赐之田曰冯田,冯田水因名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冯水“《县志》,亦名奉
即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。南朝以来为上津县治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设巡司于此。嘉庆十一年(1806)裁。即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镇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设巡检司于此,嘉庆十一年(1806年)
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十八里。元《至顺镇江志》卷7:下鼻浦,“《舆地志》:浦在城西十八里,北入江。吴置剌好屯,晋郗鉴于浦西筑两垒。《京口记》:有小墩东西长高二丈,有人鼻形著,墩山头又有口在上,鼻在下,东有憩
1944年升沐爱镇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沐爱镇。“沐爱”为彝语姓氏“木乃”译音转写。1950年改为沐爱县。1951年撤销并入高县。1954年划归筠连县。1944年由高县析置,治今四川省筠
亦作孛罗、普剌、怕剌。宋、金时为西辽属地。在今新疆博乐市附近。元耶律楚材《西游录》:“既过瀚海军千余里,有不剌城,附庸之邑三五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