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阳峡
亦作浈阳峡。在今广东英德市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5英德府: 真阳峡 “在真阳东南百十五里。昔有樵者见飞仙于此。……元祐间,郡守廖君玉咏峡山。其警句云: ‘清水耳目中流水,壮客精神两岸山。’ 东坡南迁览前人留题大称赏,谓状尽峡中景也”。
又称浈阳峡。即今广东省英德市南浈阳峡。南宋杨万里有《出真阳峡》诗。
亦作浈阳峡。在今广东英德市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5英德府: 真阳峡 “在真阳东南百十五里。昔有樵者见飞仙于此。……元祐间,郡守廖君玉咏峡山。其警句云: ‘清水耳目中流水,壮客精神两岸山。’ 东坡南迁览前人留题大称赏,谓状尽峡中景也”。
又称浈阳峡。即今广东省英德市南浈阳峡。南宋杨万里有《出真阳峡》诗。
亦作行头。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二十九里航头镇。明时有盐仓,商业繁盛。(1)在上海市南汇区西南部。面积26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航头,人口1800。明时设盐仓于此,为货运码头,因称航头。
一名罗丛岩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六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0浔州: 罗丛岩 “在州西南六十里。岩中明快,可容二三百人。遇重九,于此登高。内有三教殿,殿东则名曰碧虚洞,由石穴而入,通行平坦,其屈曲约半里
即韦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南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范宣子曰:“在商为豕韦氏。”杜注:“豕韦,国名。东郡白马县东南有韦城。”
在今湖北省钟祥市东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钟祥县:纯德山在“城东北十里。旧名松林山,兴献陵寝在焉,嘉靖十年诏改今名”。
亦作喇嘛垭。即今四川理塘县西南喇嘛垭乡。清代为川藏驿路往来孔道。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4: “上喇嘛山,二十五里至喇嘛丫,有柴草、人户馬。” 丁耀奎 《西康行军日程》: “喇嘛丫粮草丰广,且沿岸阳坡,
①南朝宋永初三年 (422) 分豫州淮东置,治所在历阳 (即今安徽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六合和安徽定远、来安、和县等县以西,河南光山县、新县、湖北武湖水以东的江北、淮南地。永嘉七年(430) 省。大明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须昌县置,属郓州。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宿城。大业初属东平郡。唐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景龙三年 (709) 复置,属郓州。贞元四年 (788) 改为东平县。古县名。隋开
①西周以今陕西泾、渭、洛三河为三川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幽王二年(前780),“西周三川皆震”。即此。②战国时以河、洛、伊为三川。为韩地,介于秦、楚之间。东接东、西二周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今三川、周
又名弋山、光山、浮光山。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八十里。《后汉书·郅恽传》:郑敬“乃独隐于弋阳山中”。
即今江西瑞金市南二十里石水湾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0:瑞金县南有石水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