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墩山
在今浙江海宁市(硖石镇)东南三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海宁县:石墩山“下有小港,外通大洋,贼舟每泊此”。为海防要塞。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)倭寇据石墩为巢犯嘉兴府,即此。
古山名。在今浙江省海宁市南。明嘉靖三十三年(1554年)夏四月,倭寇据石墩山四掠,攻嘉兴府城,副使陈宗夔击却之,即此。
在今浙江海宁市(硖石镇)东南三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海宁县:石墩山“下有小港,外通大洋,贼舟每泊此”。为海防要塞。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)倭寇据石墩为巢犯嘉兴府,即此。
古山名。在今浙江省海宁市南。明嘉靖三十三年(1554年)夏四月,倭寇据石墩山四掠,攻嘉兴府城,副使陈宗夔击却之,即此。
①东晋义熙三年(407)建,在今浙江绍兴市南云门山。②又名大觉禅寺。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北十里云门村。建于南汉乾亨七年(923)。1944年重建。是我国佛教禅宗南派云门宗发祥地。山门内壁保留有南汉
南宋置,属黎州。在今四川石棉县西北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淳熙二年(1175),吐蕃青羌首领“奴儿结率众二千寇安静砦。(范)成大调风山卒千人赴之,度其三日必遁,戒勿追。已而果然”。静,又作靖。在今四川省汉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龙城县(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地。贞观元年 (627)废。次年 (628) 复置,改为义州。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改为南义州,次年废。六年(
清康熙四十三年(1704)置,属雷波卫。在今四川雷波县西南千万贯乡。雍正六年(1728)改为土千总。
即涟口(涟水入淮之口)。今江苏涟水县。《魏书·高祖纪上》:太和四年(480),数路军南侵,“将军元泰二将出连口”。即“涟口”。
北宋置,属盘石县。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南七十里东峰镇南。
北宋置,属鹿邑县。即今河南郸城县。民国初置县佐于此。1952年置郸城县。
即彭亡山。今四川彭山县东北仙女山。《晋书·桓玄传》: 东晋永和三年 (347),伐成汉李势,“军次彭模……势使其叔父福及从兄权等攻彭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彭山县: 彭亡山 “亦名彭女山,亦曰平模山
①永安溪支流。即今浙江仙居县西南曹店港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仙居县: 曹溪 “在县西南九十里。源出括苍岭南,流四十里,合诸溪水,入大溪”。②即今安徽泾县东漕溪河。为琴溪河上源之一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
在今辽宁义县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宜州:“有坟山,松柏连亘百余里,禁樵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