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柱
即义慈惠石柱。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北北易水之滨石柱村。《寰宇记》卷67易县:石柱“在县东南三十里,临易水。《州郡志》:易州石柱,后魏末,杜(洛周)、葛(荣)乱杀人,骸骨狼藉如乱麻。至齐神武起兵扫除凶丑,拾遗骸骨葬于此,立石柱以志之”。
集镇名。在浙江省嵊泗县城南、泗礁山(岛)南部。属马关镇。人口 1480。清康熙年间,江浙两省在嵊泗划分洋讯,在村北山麓立石柱为界,村以此得名。以渔业为主。西有码头,海运便利。东有南长涂沙滩、穿鼻洞山嘴等名胜。
即义慈惠石柱。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北北易水之滨石柱村。《寰宇记》卷67易县:石柱“在县东南三十里,临易水。《州郡志》:易州石柱,后魏末,杜(洛周)、葛(荣)乱杀人,骸骨狼藉如乱麻。至齐神武起兵扫除凶丑,拾遗骸骨葬于此,立石柱以志之”。
集镇名。在浙江省嵊泗县城南、泗礁山(岛)南部。属马关镇。人口 1480。清康熙年间,江浙两省在嵊泗划分洋讯,在村北山麓立石柱为界,村以此得名。以渔业为主。西有码头,海运便利。东有南长涂沙滩、穿鼻洞山嘴等名胜。
亦作山河屯。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南山河镇。当呼兰河(细鳞河)注入拉林河处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五常厅:南“五十里山河屯镇,分防经历驻此”。
即绒辖。又作绒辖尔。即今西藏定日县西南绒辖。《清高宗实录》 卷1333载: “聂拉木、济咙、绒峡三处,均与巴勒布 (今尼泊尔) 连界。”
西藏古代族部名。为东女国、西女国之简称。(1)东女国之简称。《隋书·裴矩传》:“其三道诸国,亦各自有路,南北交通,其东:女国,南:婆罗门国等,并随其所往,诸处得达。”东女国地在今西藏昌都地区东北部及四
唐筑,在今河南郾城县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一年 (816) 九月,“李光颜、乌重胤奏,拔吴元济陵云栅。丁亥,光颜又奏,拔石、越二栅”。在今河南省郾城县。唐元和十一年(816年)李光颜、乌重胤攻吴元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。清光绪 《泸州九姓乡志》 卷1: 铅矿坪 “在九姓西南三十里。相传山出白鼠黑铅矿。乾隆八年、十一、十五等年开棌,俱无效。厂员孙国球、刘承高等,先后详请封闭”。
即今浙江嘉善县东北枫泾镇。元改为枫泾镇,置巡司于此。并设白牛务。
元置,属晋江县。在今福建泉州市旧城西肃清门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为晋安驿。
即今河北邢台县西北七十里西黄村镇。明于此设巡司。《清一统志·顺德府二》:西黄村巡司“旧曰西黄社。明崇祯六年设巡司于此。本(清)朝因之”。民国时设县佐。
即今河南安阳县东五十六里吕村镇。清嘉庆《安阳县志》东乡图:有“吕村集”。
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。清道光《保宁府志》:飞鹅峡在昭化县北二十里,白龙江经其中,“别有巨石孤立,若鹅之将飞者,谚曰:打得石鹅飞,过得阴平道。其言阴平之险而此为门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