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泓寺

石泓寺

在今陕西富县西一百三十里川子河畔。据清道光《鄜州志》卷2载:“石泓寺在州西一百三十里。石山壁立,凿门成洞,大佛三,其四面小佛尺许者不知其数,凡龛楹柱,无处非佛,连山一石,曲折镌刻,鬼斧神工,莫可端仉,亦不知创自何代矣。”而今共有七个石窟。主窟凿于金代,窟四壁和石柱满布佛、菩萨和罗汉等浮雕造像。根据七个窟记判断,石刻是自初唐迄明清陆续雕凿而成。


在陕西省富县西约65千米的川子河畔。《鄜州志》:“石泓寺在州西一百三十里,石山如砌,凿门而入为佛殿,大佛三尊,四面小佛尺许者不知几百千,凡龛楹之间,无处非佛,皆连山为一块石,工巧之极。”共有大小不同的七个石窟。主窟凿于金代,呈长方形,平顶,深10.7米、宽10.3米、高5.4米。中有石基坛,坛四角有四根拔地而起的方形抹角石柱,直抵窟顶。窟四壁和石柱身,满布佛、菩萨和罗汉等浮雕造像。根据七个窟记判断,石刻是自初唐迄明清,陆续雕凿而成,各式造像显示着各个时代风格和特点,保存较完好,是研究北魏后期至清代石刻造像艺术的文物瑰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桥山

    在今云南弥渡县东七里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:天桥山“两山壁立,一石跨空,涧水从中倒下,极为胜境”。

  • 大寺

    巴利文Mahavihara (摩诃毘诃罗)之意译。为今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寺院。相传公元前3世纪顷,印度阿育王派王子摩哂陀等到师子国(今斯里兰卡)传播上座部佛教,天爱帝须王因此在都城阿罗陀

  • 荡口镇

    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南荡口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金匮县: “荡口镇在城东南五十里。”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南部、鹅真荡西岸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荡口,人口 8000。原名丁村

  • 鲁土司衙门旧址

    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一百三十里连城乡。始建于明,后屡加修葺。形成宫殿式建筑群体。座北朝南,依山傍水,风景幽美,主体建筑及两侧建筑,具有极浓厚的民族风格。

  • 邛窑

    南朝至宋代著名瓷窑之一。在今四川邛崃市南五里什方堂。除外,还有市东固驿镇之瓦窑山,西北西桥乡之尖山子,西白鹤乡之大鱼村等处窑址。以产于邛州,故亦名邛窑。

  • 英安县

    1933年1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鹰嘴岩 (今四川旺苍县东北英萃镇)。1935年4月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由广元县鹰嘴岩一带析置,治今四川市旺苍县鹰嘴岩。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。

  • 毗平县

    南齐置,属永平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、昭平、岑溪等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柏子山

    一名柏子塔山、九龙山。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三十里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麻城县东北有柏子山,“ 《春秋》 吴、楚陈于柏举,盖合此山及举水而名”。

  • 庙湾

    即今陕西耀县西北庙湾镇。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淳耀县1943年徙治于此。

  • 黄瓜县

   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 (447) 置,为汉阳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南七十里。《水经· 渭水注》: “藉水又东黄瓜水注之。其水发源黄瓜西谷,东流径黄瓜县北。” 即此。隋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(4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