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渎堰
即石窦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六年(350),冉闵灭后赵,大诛胡羯,后赵公侯卿校出奔襄国(今河北邢台市),抚军“张贺度据石渎”,即此。
又称石窦堰(《魏书·地形志》)。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东汉建安中曹操建邺都,引漳水入城,经宫中分为南北两股,出城合为石渎堰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六年(350年),冉闵灭后赵,大诛胡羯,后赵公侯卿校出奔襄国,抚军将军“张贺度据石渎”,即此。
即石窦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六年(350),冉闵灭后赵,大诛胡羯,后赵公侯卿校出奔襄国(今河北邢台市),抚军“张贺度据石渎”,即此。
又称石窦堰(《魏书·地形志》)。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东汉建安中曹操建邺都,引漳水入城,经宫中分为南北两股,出城合为石渎堰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六年(350年),冉闵灭后赵,大诛胡羯,后赵公侯卿校出奔襄国,抚军将军“张贺度据石渎”,即此。
亦名新裕港。即裕溪河入长江之口。在今安徽芜湖市东北裕溪口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8和州: 新裕港 “在含山县南八十里。昔浦口有妇孝,因名新妇港。今讹为新裕港”。
①又作色仁孜宗。即今西藏萨迦县东一百八十余里赛乡。②又作色谿。治所即今西藏曲水县西塞村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2作“色”。
①春秋卫地。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宣公十二年 (前597),“晋人、宋人、卫人、曹人同盟于清丘”。杜注: “清丘,卫地。在今濮阳县东南。”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宛丘县: “
即今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西北夏垫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通州三河县: “西有泥洼铺巡检司,后移于夏店铺。” 即此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长丰县南部。夏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000。主产油菜籽、棉花、花生。有砖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安吉州置,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后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乌程、归安二县 (今浙江湖州市城区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湖州市及德清、安吉、长兴三县地。至正二十六年 (1366)朱
①在今北京市西北香山西麓。清乾隆年间为用兵金川,于山麓筑石碉以训练武士,习玄梯攻碉之术。金川平定,于石碉之侧建实胜寺,并设健锐云梯营于寺左右。后平定准噶尔回部,健锐云梯营之兵效力尤多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
①即镜湖。又名鉴湖。东汉永和五年(140)由会稽太守马臻主持修筑,在今浙江绍兴市南会稽山北麓。周三百余里。唐以后逐渐淤浅,至南宋大部被围为田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》:镜湖“在山阴县(今绍兴市)南三里。一
北魏改陵县置, 属颍川郡。 治所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十八里古城。东魏属许昌郡。北齐天保中废入许昌县。 唐武德四年 (621) 又改陵县为鄢
唐肃宗时回纥可汗建,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色楞格河与额金河会合点北之巴彦泉。突厥文回纥磨延啜可汗碑载: “鸡年 (757),……我让粟特人和唐人在色楞格河建造富贵城。” 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回鹘衙帐 “北
在今西藏拉孜县东北百六十余里俄模钟村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西番 (藏) 语:鄂摩,兰也。城墙土色近之,故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