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牛潭
①在今湖北通山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3兴国军:石牛潭“在通山。后唐南米仓米耗大半,占者曰,此石牛所啖,因凿其颐, 自是米不复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通山县:石牛潭在“县东五里。有石涧六十里,下流入于长河”。
②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南府:石牛潭“澄澈深广,水际有石如卧牛,因名”。
①在今湖北通山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3兴国军:石牛潭“在通山。后唐南米仓米耗大半,占者曰,此石牛所啖,因凿其颐, 自是米不复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通山县:石牛潭在“县东五里。有石涧六十里,下流入于长河”。
②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南府:石牛潭“澄澈深广,水际有石如卧牛,因名”。
即今江苏无锡县西北洛社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无锡县 “潘葑镇” 条下: “又北十二里曰洛社市。”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中西部、京杭运河两岸。面积41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洛社,人口2
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南之香江及其支流。一说在广南——岘港省广南附近大占海口一带。《隋书·刘方传》:大业初,经略林邑,“师次阇黎江……于是济区粟,度六里,前后逢贼,每战必擒。进至大缘江,贼据险为栅,又击破
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蛮夷长官司: 桧溪堡 “在司南。《志》 云: 司境有四山,龙源、青冈、黄郎、麻坡等处诸蛮与建昌乌蒙、沙骂连接。万历中设桧溪、烟溪等堡”。
在今山西偏关县西二十里桦岭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河曲县: 桦林堡 “万历二十年建土堡,二十九年增修,周一里有奇。西去黄河三里,与套寇东西相望”。
即斡端。今新疆和田市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宪宗二年(1252),分迁诸王于各所:“蒙歌都及太宗皇后乞里吉忽帖尼于扩端所居地之西。”
即西州回鹘。12世纪时自号畏兀儿。都城在和州 (一名火州。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)。《新元史·地理志): 畏兀儿地 “本高昌地,唐置交河郡。又为回鹘所据,后自号畏兀儿。太祖六年 (1211
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 (州城镇北二十里)。山圆而长,故名。《汉书· 宣元六王传》: 哀帝时“瓠山石转立”。注: “晋灼曰: 汉注作报山。山胁石一枚,转侧起立,高九尺六寸,旁行一丈,广四尺也。师古曰: 报
即今江苏武进县北澡港河东岸圩塘镇。元、明置于塘巡司于此。
一作蓼角咀。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。旧为大江入海之冲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45通州: 料角,“海门有料角。其中有咸、淡二水,不相混杂,舟人不待汲能辨之,形势控扼。绍兴中,差舟师把隘,其沙脉涨坍不常,潮小则委蛇
在今湖南郴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57郴州: 栖凤水 “在郴县北五十里。自桂阳军甘陂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郴州: 栖凤水 “源出桂阳州南之龙渡山,东北流入州境,至州北五十里之栖凤渡,因名栖凤水。入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