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马山
①在今浙江龙泉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石马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峰峦秀耸,为群山冠。旁有洞穴,凡数十处”。
②在今广东龙门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:石马山“在龙门县北八十里。县境诸山,此为最高。石磴森列,旁有五石,名童子读书石”。
①在今浙江龙泉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石马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峰峦秀耸,为群山冠。旁有洞穴,凡数十处”。
②在今广东龙门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:石马山“在龙门县北八十里。县境诸山,此为最高。石磴森列,旁有五石,名童子读书石”。
北宋置,属清湘县。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北。
西魏置,为邛州及蒲阳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邛崃市东南五十五里牟礼镇永丰村。隋大业三年(607) 属临邛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7) 复为邛州治。显庆二年 (657) 移州治临邛县,县属邛州。元至元二十一年
①唐至德二年(757)改西京京兆府为中京,凤翔府为西京,成都府建号南京,合原有东京河南府,北京太原府共为五京。②唐渤海国有五京:上京龙泉府(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东京城);东京龙泉府(今吉林珲春市西南半拉
即今河北永年县治。隋于此置临洺县。宋废。《清 一统志·广平府二》: 临洺关 “在永年县西四十五里。宋金以来为镇,明初城址犹存。嘉靖间重筑,南北二百二十丈,东西半之,作六门,内有通判分司公署。本朝初改设
北宋置,属彭原县。即今甘肃西峰市南董志乡。明嘉靖二十七年 (1548) 于此筑堡。清仍为镇,属安化县。有县丞驻此。
①唐天宝中置,属妫州。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。后废。②金明昌六年(1195)改怀来县置,属德兴府。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(沙城)东南旧怀来(已没入官厅水库)。元复名怀来县。古县名。(1)唐天宝中析怀戎县置,
①一作黄梅山。即今浙江宁波市东北海中大黄毛岛。明嘉靖 《定海县志》 卷5: 黄茅山 “近七里屿”。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: 黄茅山 “盘亘数里,壁立干霄”。
北周天和元年 (566) 筑,即今陕西宝鸡市。隋大业十年 (614) 陈仓县移治于此。唐改名宝鸡。即今陕西省宝鸡市。《周书·武帝纪》:天和元年(566年),“筑武功、郿、斜谷、武都、留谷、津坑诸城,以
在今青海共和县东。本吐谷浑旧都。《周书· 史宁传》: 西魏废帝三年 (554),突厥木汗可汗假道凉州袭吐浑,“宁谓木汗曰: ‘树敦、贺真二城,是吐浑巢穴。今若拔其本根,余种自然离散,此上策也。’ 木汗
又名郖津渡。在今山西芮城县东三十五里陌南镇南,黄河渡口。明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