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鱼河
即今湖北随州市南涢水上源石牛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3随州:石鱼河“在州南洪山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“浪水”条下:石鱼河“在州城南五十里。亦出大洪山”。
即今湖北随州市南涢水上源石牛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3随州:石鱼河“在州南洪山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“浪水”条下:石鱼河“在州城南五十里。亦出大洪山”。
一名满城。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)筑,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西郊。三十八年(1773)为乌鲁木齐都统及迪化直隶州驻地。同治三年(1864)毁于兵燹。
在今安徽祁门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0徽州:赤溪水“在祁门县东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赤溪水“在县东北。出黟县鱼亭山,西流五十里合大共水”。
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越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南。贞观六年(632)改属白州,十二年(638)省入博白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南。属越州。贞观六年(632年)
在今越南北部河山平省石室县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宣德元年(1426),王通等讨黎利,“(通)亦分兵三道出击。马瑛败贼清威,至石室与通会,俱至应平宁桥”。
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兴国军置,属江西行省。治所在永兴县(今湖北阳新县)。三十年改属湖广行省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黄石、大冶、阳新、通山等市县地。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为兴国府。元至元十四年
在今广东大埔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大埔县:大河山在“县(治今茶阳镇)西四十里。高百余丈,周四十里。大河经其西。一名阳石峰”。
即今河南封丘县东留光乡。民国 《封丘县续志》 卷2 《乡镇》: “留光镇,在县东北三十五里。”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: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牙里不藏思八万户。藏文史籍《汉藏史集》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牙里不藏思八(雅桑)为乌思地区(前藏)六个万
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会同县:小禄山在“县西二十里。下有涧水,分二派灌田”。
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北勾漏山主峰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6:勾漏山,“《志》云:勾漏洞天,四面石山回绕。其中忽开,平野数里。洞在地上,不烦登陟,外微敞豁, 中有暗溪, 穿贯而入”。包括宝圭、玉阙、白沙、桃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