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石峡
在今湖北巴东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巴东县 “东奔峡” 条下: “又有破石峡,在县东五里,两崖如刀劈状。”
在今湖北巴东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巴东县 “东奔峡” 条下: “又有破石峡,在县东五里,两崖如刀劈状。”
简称淮西路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(976)分淮南路西部置,至道三年 (997) 复与淮南东路合为淮南路,熙宁五年 (1072) 又分淮南路西部置,治所在寿州 (今安徽凤台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、和县以
一作黄卷坂。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,旧潼关东北黄河南岸。其坂隆起,下望关城。潘岳 《西征赋》: “溯黄巷以济潼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自潼关北东流,水侧有长坂,谓之黄巷坂,傍绝涧,涉此坂以升潼关。
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南白龙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白龙寨“在合浦县东南五十里。明洪武中设八寨防倭”。明洪武中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铁山港区西南白龙。为明防倭所设八寨之一。
在今山西左云县东北五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荷鲁堡 “嘉靖二十二年筑,万历初增修,周二里有奇。旧为极冲,自增建五堡,称为腹里,土田饶衍,宜于耕植,但地势平旷,难于要截”。
在今湖南衡山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5衡州:朱陵洞“庆历中。林概作《迎云阁诗序》曰,此山昔谓之朱陵洞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衡山县“杨山”条下:“又朱陵洞,在县北四十余里。道书以为第三洞天也。有泉悬流,一
在今安徽和县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 南宋乾道二年 (1166),“以和州守臣言,开凿姥下河,东接大江,防捍敌人,检制盗贼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和州: 姥下河 “在州西南三十里姥下镇。源出麻湖,东南流
又作临资口或临泚口。即今湖南湘阴县西二十九里湘江西岸之临资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长沙府湘阴县: “县丞驻林子口。” 即此。
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瓜洲镇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7扬州:瓜洲“在江都县南四十里江滨。相传即祖逖击楫之所也。昔为瓜洲村,盖扬子江中之砂碛也。沙渐涨出,其状如瓜,接连扬子渡口,民居其上,唐立为镇”。(1)古
即古鉧泉。在今湖南资兴市东。
在今山东青州市益都镇驼山路南段。宋名矮松园。明设书院。前院有门厅、过厅、东西厢房,后院有大厅、东西厢房,均为清代重建。左有名宦祠,祀宋青州知州范仲淹、欧阳修、富弼等十三人; 右有宋宰相王曾读书台遗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