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章华台 (臺)

章华台 (臺)

①楚灵王所筑。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南五十四里龙湾马长村。《左传》: 昭公七年 (前535),“楚子成章华之台,愿与诸侯落之”。杜注:“台在华容城内。” 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离湖 “侧有章华台,台高十丈,基广十五丈。左丘明曰: ‘楚筑台于章华之上’”。即此。

②楚离宫名。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乾溪侧。楚灵王建。《史记· 楚世家 》 载: 楚灵王十一年(前530),楚 “伐徐以恐吴,灵王次于乾溪以待之”。即此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: 城父县有章华台。《元和志》 卷7城父县: “章华台,县南九里。” 杨守敬 《水经注疏》 以为楚灵王可能先建于华容 (今湖北潜江市西南),后因乐乾溪风物而筑此,仍袭用旧名。

③相传战国时楚襄王筑。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北三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0商水县 “章华台” 条引 《春秋后语》: “楚襄王二十年为秦将白起所逼,北保于陈,更筑此台。”

④在今湖北荆沙市驻地沙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江陵县: 章华台 “在今沙市。《荆州志》: 故楚离宫也,楚灵王筑,亦曰豫章台。今为章台寺”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汝阳郡汝阳县 (今商水县西南) “有章华台”。又 《水经·江水注 》: 江水 “又东得豫章口,西北有豫章冈,盖因冈得名矣。或言因楚王豫章台名,所未祥也”。盖此非章华台,后人附会为楚灵王所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娑婆山

    亦名婆娑山。在今四川乐至县南。 《元和志》卷33普慈县:“婆娑山,在县西北三十里。其山绵亘数百里。”有大、小婆娑山之分。《寰宇记》卷87乐至县:“大婆娑山在县西北四十里。小婆娑山在县北三十里。”《方舆

  • 临振郡

    隋大业六年 (610) 置,治所在宁远县(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南部地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为振州。隋大业六年(610年)置,治宁远县(今海南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辖今

  • 石涧镇

    即今安徽无为县北四十里石涧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无为州:石涧镇在“州北四十里。旧置巡司于此”。(1)在安徽省无为县北部。面积82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涧埠,人口 5000。地处山石溪间

  • 边寨镇

    在今山西屯留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 “丰仪镇”条下:“又边寨镇,在县西南,路通平阳府岳阳县。”

  • 土沱水驿

    明置,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水土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重庆府巴县“朝天驿”条内:“《志》云:北九十里有土沱水驿。隆庆六年,移土沱驿于铁山公馆。”

  • 河北街

    即今河南舞阳县东北侯集。1948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置沙北县治此。

  • 元江州

    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)降元江府为元江直隶州,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新平、元江、江城等县地。1913年改为元江县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改元江府置,治今

  • 伊阙山

    一名龙门山、钟山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景明初,高祖、文昭皇太后营石窟“于洛南伊阙山”。即此。即“伊阙”。

  • 青蓝头

    在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北七十里。明洪武中置巡司于此。在今海南省文昌市东北。明洪武中置巡检司于此,属文昌县。

  • 捏诏关

    在今云南弥勒县西南一百十二里巡检司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置捏诏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