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堑
即今台湾省新竹市。本高山族竹堑社的音译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经营纪》: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),“北路营参将阮蔡文亲赴竹堑、大肚诸社,抚慰番黎”。雍正九年(1731)淡水厅移治于此。光绪元年(1875)改置新竹县。
本台湾东土著番社名。即今台湾省新竹县。清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郑氏军击降竹堑部落,福建同安商人王世傑以随军转运有功,领垦其地。雍正九年(1731年)移淡水厅治此。光绪元年(1875年)改置新竹县。
即今台湾省新竹市。本高山族竹堑社的音译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经营纪》: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),“北路营参将阮蔡文亲赴竹堑、大肚诸社,抚慰番黎”。雍正九年(1731)淡水厅移治于此。光绪元年(1875)改置新竹县。
本台湾东土著番社名。即今台湾省新竹县。清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郑氏军击降竹堑部落,福建同安商人王世傑以随军转运有功,领垦其地。雍正九年(1731年)移淡水厅治此。光绪元年(1875年)改置新竹县。
亦名龙溪、姚市河、青竹溪。为安居河支流。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7: 安岳县有岳 阳 溪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 158 普州:岳阳溪,“ 《图经》 云: 天圣中,郡守翰林彭乘凿石为曲水,后名
在今河南舞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舞阳县:“县西有苏寨山。《邑志》云:水源出于此。”
北周武成元年 (559) 置,为祐川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西北四十八里理川镇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义宁二年 (618) 复置。唐属岷州,先天元年 (712) 改名祐川县。古县名。北周武成元年
东晋明帝司马绍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鸡笼山南麓。《元和志》 卷25上元县: 明帝绍武平陵 “在县北六里鸡笼山”。
北宋置,属丹棱县。在今四川眉山县西四十五里伏龙乡东馆村。南宋绍兴年间于此设东馆书院。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中部偏南。原名枫林市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馆,人口 2000。明初于此
即今浙江苍南县东三十里宜山镇。清末以避宣统名讳而改今名。
南朝陈置,属北谯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全椒县西。北周以后废。
西魏改白水县置,属普安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五十里店子乡。隋属普安郡。唐武德初属始州。先天二年(713)属剑州。天宝初属普安郡。乾元初复属剑州。北宋乾德五年(967)废入剑门县。古县名。西魏以白水
①又名陆巷。即今上海市嘉定区南陆家巷。清光绪《嘉定县志》卷1:陆家行在“县治西南十八里”。②亦称高家行镇。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北十八里陆行。清同治《上海县志》卷1:陆家行市在“县东二十四里”。
即今浙江省海宁市(硖石镇)东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海宁县:“以刘宋沈景葬此而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