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瓦店市
即今湖北浠水县西北四十里竹瓦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73《兵事》:清同治二年(1863)三月,捻军“抵竹瓦店”。
即今湖北浠水县西北四十里竹瓦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73《兵事》:清同治二年(1863)三月,捻军“抵竹瓦店”。
在今湖南攸县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攸县:阳升江“源出县东百里之大乌山。又银坑水亦出焉,经县东五十里,合于阳升江,流入攸水”。
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六十里。《春秋》: 僖公十三年 (前647),“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郑伯、许男、曹伯于咸”。杜注:“卫地。东郡濮阳县东南有咸城。” 《水经·瓠子河注》: 瓠子故渎
①亦名边坝宗。在今西藏边坝县东南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5:“边坝即达隆宗。”②即打隆宗。今西藏浪卡子县东南打隆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《山川》:“达隆宗,即边坝,又名宾巴。”
即今陕西吴旗县城。1942年于此置吴旗县。
在今云南保山市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保山县:上水河“在城内。又有下水河,源出九龙池及宝盖山箐,合流入城,贯穿委港而达于东河。东河亦曰郎义河,源出龙泉,流经郎义村合清水河,南入峡口洞”。集镇名。在山东
亦作灵岸县。唐载初二年(690)置,属羁縻顺州。治所在今贵州习水县西南。一说今赤水县境。后废。
在今云南泸西县城西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西州》:阿庐山“在州城西二里。延亘四十余里,南连弥勒,北跨师宗。旧有阿庐部”。
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鄜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富县西南直罗镇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谓直罗县 “因古直罗城置,罗水过城下,地平直,故名”。元至元四年 (1267) 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析
即口北。泛指今长城以北地区,包括今内蒙古及蒙古国地。在长城隘口以外,故名。即“口北”。
即梁山。在今安徽和县南长江西岸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和州:“梁山在南,与当涂县博望山夹江相对,谓之天门山,亦曰梁山。”又称梁山。在安徽省和县城南,长江北岸。与对岸当涂县东梁山合称天门山。由大、小陀山组成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