笄山
在今安徽广德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广德州: 笄山 “在州南二十里。一名鸡笼山。俗曰鸡罩山。中峰最高,左右两峰并列,蔚然深秀”。
在今安徽广德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广德州: 笄山 “在州南二十里。一名鸡笼山。俗曰鸡罩山。中峰最高,左右两峰并列,蔚然深秀”。
①隋为防御突厥所筑。故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。《隋书·长孙晟传》:开皇十九年(599),“染干因晟奏雍闾作反具欲打大同城,诏发六总管分道出塞讨之”。唐曰永济栅,亦曰永清栅。《元和志》卷4:“乾元后
在今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:小五指山“在陵水县西一百里生黎峒中,与崖州接界。脉自五指山至此挺立数峰,黎人环居其下。《旧志》,下有温郎、岭脚二峒,明嘉靖中征黎,尝分奇兵出此
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十五里。顾炎武《昌平山水记》卷下:黍谷山亦谓之寒谷,“山有风洞,洞口风气凛烈,盛夏不敢入,后人遂名之邹子祭风台”。
一名瑶冈岭。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。《寰宇通志》 卷60郴州: 浦溪山 “在兴宁县 (今兴宁镇)东南六十里。顶有天鹅池、龙须带、刘江仙祠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: 浦溪山“高万丈,周二百里。顶有雁池,俗名
春秋郑邑,后属晋。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土城村附近。《左传》:隐公十一年(前712),周王“与郑人苏忿生之田”, 其中有“怀”。宣公六年(前603),“赤狄伐晋, 围怀”。战国属魏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
即今江苏滨海县东北五十二里八滩镇。旧属阜宁县。清光绪《阜宁县志》卷2:八滩镇在“治东北九十里。旧在长淮南堤之北,今迁堤南,海南巡检司驻此。今裁”。在江苏省滨海县东北部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
即赐支河。指今青海东部黄河湾曲处。
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之官江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桂平县: 官江在 “府西南三十里”。
①亦名万顷池。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、巫溪县西北万顷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48大昌县:千顷池“在县西三百六十里。波澜浩渺,莫知涯际,分为三道:一道东流当县西为井源;一道西流为云安县阳(汤)溪;一道南流为奉节县
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三防镇。清设三防塘主簿驻此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三防镇。清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设主簿于此,属罗城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