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门山
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延庆州:红门山在“州东南二十里。山高三里,有大、小红门口,为戍守处”。
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延庆州:红门山在“州东南二十里。山高三里,有大、小红门口,为戍守处”。
1928年置,属黑龙江省黑河道。治所在倭西们 (今黑龙江省呼玛县西北鸥浦乡鸥浦村)。次年升为鸥浦县。1929年1月由呼玛县析置,治倭西们(今黑龙江呼玛县鸥浦)。同年11月升为县。
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南江甸子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通化县图:西南有江甸。
一作曲吾。战国燕邑,又曾属魏。在今河北顺平县东南二十里子城村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魏殷臣、赵公孙裒伐燕,还,取夏屋,城曲逆。”《战国策·齐一》:“赵可取唐、曲逆”皆此。秦置曲逆县。古邑
①东晋元帝侨立兖州于京口 (今江苏镇江市)。南朝宋永初元年 (420) 改名南兖州。元嘉八年(431) 移治广陵县 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及安徽凤阳、滁州以东地。其
①在今山西沁水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沁水县:“石楼山在县城南, 山下有濯缨泉,流入杏谷水。”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石楼山“在沁水县西南里许,俯瞰县城, 山石崚嶒,望之若楼台状”。②又名通天山。在今山
亦名虎头门。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海中。有大虎、小虎二山,对列如门。据民国 《东莞县志》 卷6所载清朝薛馧的 《虎头门记》 说: “虎头门以虎山得名。山有二,西曰小虎山,东曰大虎山,如连珠巨浸,中稍折而东
①即羊市。为晋代洛阳市场。在洛阳城 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 南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191引 《洛阳记》 曰: “南市在大城南。”②本隋丰都市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洛河南偏东。唐改为南市。③即大同
一作悬壶城。即今河南汝南县治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汝水又东径悬瓠城北。……形如垂瓠。” 故名。东晋、南北朝时,为南北军事要地。东晋为汝南郡治。南朝宋又为上蔡县治。隋、唐置豫州及蔡州于此。大历八年 (
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乾塘镇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》: 茂晖盐场 “在吴川县西南四十里。明洪武四年置。本朝康熙六年裁。今复”。设盐课大使于此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置,在今广东省吴川市西南海滨。清设盐课司
①秦置,为上谷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 (沙城) 东南大古城。北魏废。②南朝宋置,属汶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保康县南。西魏废。古县名。(1)秦置,治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大古城村古城。为上谷郡治。西汉高祖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