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谿
即纳溪。今四川南部永宁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纳溪县:“纳谿,俗名清水河, 即永宁河下流,源出阿永番部,东流入大江。”
即纳溪。今四川南部永宁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纳溪县:“纳谿,俗名清水河, 即永宁河下流,源出阿永番部,东流入大江。”
①又作色仁孜宗。即今西藏萨迦县东一百八十余里赛乡。②又作色谿。治所即今西藏曲水县西塞村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2作“色”。
一名方伯阜。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五里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元嘉二十七年(450)北伐,“庞法起诸军进次方伯堆,去弘农城五里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烛水“历涧东北出谓之开方口,水侧有阜,谓之方伯堆。宋奋武将
①隋仁寿末置,治所在沈黎县 (今四川汉源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汉源县及泸定、石棉、甘洛等县部分地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治所在汉源县 (今四川汉源县北九襄镇)。九年(626) 废。
在今江苏六合县西五十五里。《三国志·吴书 ·吴主传》: 赤乌十三年 (250),孙权 “遣军十万,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8真州:瓦梁堰 “即滁塘也。……群山回环,东南相望,底若大陆,
在今云南云龙县境。明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即今山东莱州市东北三十五里平里店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莱州府掖县东有平里店。民国《四续掖县志》卷1作平里镇。
即八普。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西南纳伦河北岸。
①东汉建安十四年 (209) 刘备改临江郡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夷陵县 (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北岸)。西晋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、枝城二市及宜昌、长阳、五峰等县地。南朝宋移治夷道县 (今湖北枝城市)。隋开皇七
1913年改滦州置,属直隶津海道。治所即今河北滦县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东部、滦河西侧。属唐山市。面积 1028 平方千米。人口53.6万。 辖12镇。县人民政府驻滦州镇。辽太祖以俘户置滦州
又称陈唐庄支线。从天津市静海县东北良王庄向东至天津市东南唐庄。长25.5公里。为津浦铁路支线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动工修筑,宣统二年(1910)建成。1958年被拆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