绳桥
①在今四川茂县北,为岷江渡桥。《寰宇记》卷78茂州: “普通三年置绳州,取桃关之路,以绳为桥,因作州称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茂州: 绳桥“旧在州北汶江上。《寰宇记》: 梁置绳州,以绳为桥也”。
②在今四川卢山县西南飞仙乡青衣江上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7雅州: 绳桥 “在严道县多功路。旧名高桥,以绳架栈,下瞰峡江,亦险要之一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雅州: 绳桥 “在州西北平羌江上,所谓多功路之绳桥也。旧名高桥”。
①在今四川茂县北,为岷江渡桥。《寰宇记》卷78茂州: “普通三年置绳州,取桃关之路,以绳为桥,因作州称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茂州: 绳桥“旧在州北汶江上。《寰宇记》: 梁置绳州,以绳为桥也”。
②在今四川卢山县西南飞仙乡青衣江上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7雅州: 绳桥 “在严道县多功路。旧名高桥,以绳架栈,下瞰峡江,亦险要之一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雅州: 绳桥 “在州西北平羌江上,所谓多功路之绳桥也。旧名高桥”。
即今四川渠江及其上游南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作潜水。因水在宕渠县境内,故 《水经》 或作潜水,或作宕渠水,上游一名北水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“汉水又东南径宕渠县东,又东南合宕渠水,水西北出南郑县巴岭,
亦名陷河。在今山东庆云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庆云县: 献河 “或谓之陷河。县西北境之水,多汇于此。经海丰县 (今无棣县),引流东注于海。
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松汀山 “高六十余丈。巉岩壁立,峙沙河中。山腰有山洞,每洞可容二百人。土人结筏,缚梯而上,以避兵”。
元改武笼羁縻州置,属来安路。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东。明废为武隆土巡司。元改武笼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、田阳县西北。属右江道。明初废为武隆土巡检司。
①古地区名。泛指黄河以西之地。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、陕西两省黄河南段之西。汉、唐时指今甘肃、青海两省黄河以西,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。北朝又指今山西吕梁山以西的黄河东西两岸。《尔雅·释地》: “河西曰雝州
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歌东山麓。为中美合作所最大的监狱,有牢房十八间。1949年11月,国民党特务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于此。
隋开皇元年(581)改中部县置,为内部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南十里。开皇三年(583)属敷州。大业初属敷政郡。三年(607)移治今黄陵县南四里,属上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改中部县。古县名。隋开
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二十五里白马关下。明置白马巡司。
明置,属宁夏右屯卫。即今宁夏贺兰县北桂文村。
亦名大洪山。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五十里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祁门县《山阜》:大共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高六十仞。与宁国府太平县分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大共山“大共水出焉。山下旧有大共镇,元置。今废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