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摩
又称小维摩。即今云南砚山县西北四十六里维摩彝族乡。为明代维摩州治。民国初小维摩县佐驻此。1944年曾置维摩镇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砚山县北部、维摩后山南麓。人口3903。维摩彝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彝语维为“沟”,摩为“水井”,意即“水井沟”。辛亥革命后小维摩县佐驻此。1944年曾置维摩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大豆、辣椒、花生、烤烟、油菜籽、三七、核桃等。以炭公路经此。
又称小维摩。即今云南砚山县西北四十六里维摩彝族乡。为明代维摩州治。民国初小维摩县佐驻此。1944年曾置维摩镇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砚山县北部、维摩后山南麓。人口3903。维摩彝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彝语维为“沟”,摩为“水井”,意即“水井沟”。辛亥革命后小维摩县佐驻此。1944年曾置维摩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大豆、辣椒、花生、烤烟、油菜籽、三七、核桃等。以炭公路经此。
①隋开皇十年 (590) 置,治所在归善县(今广东惠州市东北五里)。《元和志》 卷34: “取循江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广东罗浮山以东的东江流域和螺河水流域以西、九连山以南至沿海地区。大业初改为龙川郡。
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十五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安徽潜山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一》:石牛洞“在潜山县西北十五里。有唐李翱题咏”。
即岍山。亦名岳山、吴岳山、岳山。在今陕西陇县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右扶风汧县:“吴山在西,古文以为汧山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汧县:“有吴岳山,本名汧,汧水出。”
在今甘肃天水市东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 “秦穆公得由余,西戎八国服于秦,故自陇以西有绵诸、 绲戎、 翟䝠之戎。” 西汉置绵诸道。
即龙鼍山。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58恩州阳江县:龟龙山“在恩平县西南。高三百余丈,周回一百五十里。山形似龙,下有龙穴,往往兴雨云是龟洲”。
西晋永嘉五年(311)前凉张轨置,属晋兴郡。治所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黄河北岸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径左南城南。《十三州志》曰,石城西一百四十里有左南城者也,津亦取名焉。”《晋书·秃发傉
在今浙江富阳市东渔山乡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》: 渔山埠 “在富阳县东三十里。明初设税课局于观山东,成化间移此。总富阳新城商税”。即今浙江省富阳市东渔山镇。明初设税课局于观山之东,成化年间移至渔山埠,以
即今甘肃武山县北榆盘镇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》: 榆盘镇 “在宁远县北六十里,接通渭县界”。
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十余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贞明六年 (920),赵王镕 “盛饰馆于西山,每往游之……自西山还,宿鹘营庄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平山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贞明六年(920年),赵王镕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