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 (緜) 水
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之绵远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绵竹县: “紫岩山,绵水所出。东至新都北入雒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1绵竹县: “绵水出县西北紫岩山。《蜀都赋》 ‘浸以绵、洛’ 谓此水也。蜀人称郫、繁曰膏腴,绵、洛为浸沃。”
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之绵远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绵竹县: “紫岩山,绵水所出。东至新都北入雒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1绵竹县: “绵水出县西北紫岩山。《蜀都赋》 ‘浸以绵、洛’ 谓此水也。蜀人称郫、繁曰膏腴,绵、洛为浸沃。”
即今四川青川县西南清溪镇。明置青川守御千户所于此。清设平武县丞。民国改设县佐。1941年于此设青川县。1951年青川县迁今治乔庄镇。
东汉建安三年(198)曹操分东海郡置,治所在利城县(今江苏赣榆县西古城村)。三国魏废。东汉建安三年(198年)曹操分东海郡置,治利城县(今江苏赣榆县西古城)。属徐州。不久废。三国魏黄初六年(225年)
即今江苏连云港市驻地新浦区。陇海铁路在此有支线东北通大浦。
隋开皇十六年(596)分嬴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莱芜市东二十里。隋大业初并入嬴县。
即今湖北广水市北孟畈店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74 《兵事》: 清同治三年 (1864) 三月,“陈得才等拥众百万入孟畈店、龙泉镇等处”。
明洪武六年 (1373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。嘉靖四十五年 (1566) 徙治今辽宁凤城市。后废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置,治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。属辽东都司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
在今河南项城市西南二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陈州府一》: 项城营 “明宣德中尝议迁县于此”。
蒙古至元四年 (1267) 升博州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聊城县 (今山东聊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、茌平、莘县等市县地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) 改东昌路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7年)以博州改置,治所在
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。十四年 (1277) 改蒙化路,二十年 (1283) 降为州。明正统十三年 (1448) 复升为府,属云南布政司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宋史·太祖纪三》: 开宝七年 (974) 十一月,“曹彬败江南军于新林砦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