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阳县
1913年改绵州置,属四川西川道。治所即今四川绵阳市。以治地在绵山之阳故名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城濒涪江西岸,为水陆冲要,自剑阁而南,至此地势始平,为川西著名大县。昔有 “蜀道咽喉”,“剑门锁钥” 之誉。1976年析城区及近郊置绵阳市,1979年撤县并入绵阳市。
旧县名。1913年改绵州置,治今四川省绵阳市。1979年撤销,并入绵阳市。
1913年改绵州置,属四川西川道。治所即今四川绵阳市。以治地在绵山之阳故名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城濒涪江西岸,为水陆冲要,自剑阁而南,至此地势始平,为川西著名大县。昔有 “蜀道咽喉”,“剑门锁钥” 之誉。1976年析城区及近郊置绵阳市,1979年撤县并入绵阳市。
旧县名。1913年改绵州置,治今四川省绵阳市。1979年撤销,并入绵阳市。
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南一百五十里。“桑”,藏语意为红铜。原属札布兰宗管辖。1919年以来英印开始入侵该地。
即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西五十里邓栅子乡。清于此设外委戍守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承德府丰宁县有“邓家栅”镇。
北周置,属宜州。治所在云阳县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四十里长街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泾阳县北部及淳化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北周置,治云阳县(今泾阳县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泾阳县西部地区。属宜州。隋开
明洪武初置,属清流县。在今福建清流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二》:九龙驿“在清流县治西。旧名皇华,明洪武初改名,以县有九龙滩而名”。
即今台湾省云林县西南斗南镇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2有“他里雾庄”。日本占领初期设他里雾区,1920年改设斗南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斗南镇。
在今浙江嘉善县城魏塘镇。《清一统志·嘉兴府一》:吴镇墓“在嘉善县治东梅花庵”。吴镇系元代著名画家。
①南朝宋泰始七年 (471) 置,治所在临漳郡 (今广西浦北县南旧州村东)。南齐辖境相当今广东茂名、电白以西,广西容县、灵山以南,合浦以东地区及海南省。南朝梁移治合浦县 (今浦北县南旧州村)。隋大业初
在今福建平和县西长乐乡下坪村。1928年3月,平和县数千名工农群众和农民自卫军在朱积垒率领下在此举行暴动,然后向县城进发,并一举攻入城内。当时暴动指挥所在地——下坪村书斋现已辟为平和暴动纪念馆。
北宋置,属同官县。在今陕西铜川市北四十里。
本名泉眼沟。简称泉沟。即今辽宁昌图县东北泉沟。附近有大泉眼沟、小泉眼沟及西泉眼沟等村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昌图府图:东北有大泉眼。民国 《昌图县志》 图: 东北有泉眼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