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窝镇
即今河南郾城县东北四十六里老窝村。旧属西华县。民国《西华县续志》卷2:“老窝镇,在县城西南六十五里。一名五龙集。清季商务颇盛,与逍遥集并称。”
在河南省郾城县东北部,沙河南岸。面积78.7平方千米。人口约6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老窝,人口 2200。相传,村有五龙碑一通。日有晨集,称五龙集。后沙河在村西决口,冲成一个大窝子,天长日久,演为村名。1956年设区,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,1998年设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机械、面粉等厂。有公路接洛界公路。
即今河南郾城县东北四十六里老窝村。旧属西华县。民国《西华县续志》卷2:“老窝镇,在县城西南六十五里。一名五龙集。清季商务颇盛,与逍遥集并称。”
在河南省郾城县东北部,沙河南岸。面积78.7平方千米。人口约6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老窝,人口 2200。相传,村有五龙碑一通。日有晨集,称五龙集。后沙河在村西决口,冲成一个大窝子,天长日久,演为村名。1956年设区,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,1998年设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机械、面粉等厂。有公路接洛界公路。
在今山东商河县西聂家庄。《清一统志·武定府》: 聂家洼,“ 《旧志》: 县界有七十二洼,遇丰倍收,遇潦则一苗不遗。故谚有十年九不收,一收胜十秋之语”。
即固城仓。今河南淮滨县北二十八里固城乡。旧属息县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信阳州息县:“汝水自汝阳入,入新蔡,复缘安徽阜阳界径固城汛。”
在今陕西华阴市西北六里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三十六年(前211),“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,有人持璧遮使者曰:‘为吾遗滈池君’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径平舒城北。城侧枕渭滨,半破沦水
明弘治五年(1492)置,属庆远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龙头乡。清废。明弘治二年(1489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北永顺。
①西汉置,属广平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(临洺关)东三十四里故城村。东汉属巨鹿郡。西晋永嘉后废。北魏太和二十年(496)复置,属广平郡。北齐移治曲梁城(今永年县东南四十五里广府镇)。隋仁寿元年(601)
唐建。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南籍田镇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籍县:“东五里有汉阳堰,武德初引汉水溉田二百顷,后废。文明元年,令陈充复置,后又废。”在今四川省双流县籍田镇东。唐武德初引汉水溉田二百顷,后废。文
自今山西太原市西北上兰村至七府坟。长16公里。为同蒲铁路支线。1936年建成。
一作萑浦。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年 (前522),“郑国多盗,取人于萑苻之泽”。春秋属郑,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年(前522年):“郑国多盗,取人于萑苻之泽
在今江西新干县东南六十里城山乡。南宋绍兴中置巡司于此,属新淦县。寻废。明洪武初复置,设巡司,万历中移建县东之蓝桥。崇祯中复还旧所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作枉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作柸山。
即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五十里吉阳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宁府:吉阳溪“源出延平府顺昌县界,流入境。经叶坊驿口入于西溪”。